日前,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文下达了2015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5〕65号),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主持申报的《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规程》、《信阳毛尖茶机械炒制技术规程》、《信阳毛尖茶手工与机械结合炒制技术规程》等3项标准制定项目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信阳农林学院自1982年创办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以来即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为茶产业发展服务,目前建设有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阳毛尖茶产业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茶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茶产业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参加完成的“河南省系列新名茶的创制与推广”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茶叶优质无公害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2003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引种繁育推广”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信阳茶树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应用推广”201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起草制定了GB/T22737-2008《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实现了信阳市制定国家标准“零”的突破。参加起草制定了DB41/T336-2004《无公害信阳毛尖茶》河南省地方标准,2011年全面参与了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精品茶叶(信阳毛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14年国家标准委考核合格,参与编制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标准体系。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目前加工工艺大体有三种:传统手工炒制、机械炒制、手工与机械结合炒制。信阳毛尖采制技艺作为民间手工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政〔2007〕11号)。2014年11月,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发〔2014〕59号)。拟制定的3项标准是国家标准GB/T22737-2008《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的配套标准,对进一步规范信阳毛尖茶加工,减少因制茶人员技术差异而导致的整体质量不稳定,提升信阳毛尖茶产业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信阳农林学院 李华清 孙慕芳 郭桂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