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态势 实现既定目标

16.07.2014  14:50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全省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实绩好于预期,好于同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前不久,省长谢伏瞻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以“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为题的专题辅导报告中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定信心,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继续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发力使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回眸:在“三期叠加”背景下经济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在全球经济面临市场需求疲弱、增长率偏低等挑战的背景下,中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调整结构的阵痛期和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大势,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主要经济指标与2013年比:稳中有进。今年一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8.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从前5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来看,体现发展效益的几个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同比增加了0.1个、4个、1.2个、2.4个百分点。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均略有下降,分别减少了2.7个、0.5个百分点,但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位次同比前移。今年一季度全国有90%的省市区经济增速出现同比下降,二季度不少省份仍表现出下行趋势。从上半年河南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则表现出较为突出的逆势稳增长态势。一季度河南生产总值增速以及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个、2.5个、3.9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前移,分别同比前移了11位、9位、6位。海关进出口总值增长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   先行指标与年初比:稳中趋好。从上半年河南省工业用电量、货物运输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变化情况来看,均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趋势。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货物运输量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比4月份增加了4.5个百分点、5.1个百分点、209.5亿元。经济走势稳中趋好还表现在税收收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反映政府、企业效益的指标上,如5月份税收收入增速比4月份提高了9.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比4月份收窄0.6%。   在全国及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河南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比提高省份令人瞩目。我省之所以能够实现逆势稳增长,其中蕴含的原因值得深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实施了一系列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激发了新的发展活力、形成了新的发展红利、培育了新的发展优势。正是由于这些举措效应不断累积、叠加、凸显,推动河南经济实现了稳增长保态势的目标。上半年河南经济呈现良好态势主要源于以下5个方面:
  
  把握大势、主动作为,着力破解路径依赖的难题。如何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是资源型地区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河南是能源原材料大省、重化工业大省,在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下,其发展面临着“两个走不通”,一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高消费的发展道路走不通,二是我们以往走过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走不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实际,积极应对、顺势而为,理清思路、科学谋划,相继提出并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五网一系统”、强化“五个保障”,既着眼于破解当前突出难题,又着眼于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抓住突破口、打造增长极,突出强化开放带动效应。通过扩大开放、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能较快缩小发展差距。河南坚持对外开放基本省策,持续扩大开放招商,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继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成为国之方略后,力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国家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打造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形成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一年多以来,实验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前5个月分别拉动全省投资、工业增长0.8个和0.2个百分点。
  
  完善载体、构建体系,持续探索内地工业化的新路子。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以载体、体系建设为路径,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等发展载体,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在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的同时,促进开放创新融合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环境高效治理,促进人口集中,加速人口城镇化,找到了内地工业化的新路子。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时,明确要求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这实际上是对我省产业集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的核心内涵给予了肯定。
  
  增量优化、存量调整,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有之路。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积极盘活、优化、提升存量,既通过延伸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食品、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同时针对困难行业的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帮扶解困,协调推动骨干电解铝企业降低成本,发展深加工,帮助钢铁企业开拓市场,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按照“竞争性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要求,积极做大增量。近年来,我省培育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增速很快,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80%左右的增速,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速也在20%以上。通过增量的扩张、引领和带动,加快推进了转型升级步伐。
  
  强基础、增优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抗压性和可持续性。基础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南在提出“五网一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拓展,着力建设现代交通、信息网络、水利支持、能源支撑、生态环境等“五大基础”。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认真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三港两网”初步成形,坚强电网、复合型水网、互联互通信息网、“四区三带”生态网络基本建成,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这为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更大后劲。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以煤电铝为代表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电解铝全面亏损、煤炭企业生产放缓、煤化工形势不乐观、钢铁行业库存高企,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二是内需主引擎作用有待增强。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3.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降低了26.5个百分点;同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房地产业走势不容乐观。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少拉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房地产税收同比少拉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9个百分点。四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资金供应偏紧,贷款附加条件增多,有色、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为困难。
  
  二、前瞻: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中努力实现年度增长目标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一方面积极的因素仍在持续累积,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纵观大势,我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面临着五个方面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挑战。
  
  机遇之一: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能源资源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科技等相关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兴起,全球正在步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为我国着力培育和引进战略新兴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重大契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资源型和重化工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们河南加快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机遇之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明确了今年改革的60项任务,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改革金融财税体制等关键领域实施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举措,为我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在新一轮的改革热潮中,在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增量与存量、效率与公平、改革与法治等重大关系的前提下,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历史性突破,这将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从而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机遇之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良好开局。新型城镇化为有效扩大内需、改革土地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河南“扩内需、保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国家颁布新型城镇化规划,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户籍、社保等问题,为河南推动新型城镇化扫清了体制和政策障碍,也为我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机遇之四:国家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历史上,我省的洛阳、开封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上居于桥头堡的地位。国家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的时期河南融入全球价值链、融入全球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通道,对于促进河南对外贸易发展、中原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遇之五: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聚焦国家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河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南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拥有了先行先试的权利;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制度、服务外包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上国家粮食核心区规划对河南的一系列扶持和补偿政策,形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支撑因素。
  
  挑战之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全球制造业争夺战。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南亚、东南亚转移。对中国来说,未来既需要应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低端制造业的争夺,又需应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争夺。对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来说,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确保就业、减少贫困的根本出路,对制造业的争夺将是河南面临的巨大挑战。
  
  挑战之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速换挡的新阶段。基于我省资源型工业突出、重工业比重较大的特征,经济下行的压力尤为突出。国务院化解过剩产能的五大行业,我省就有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四个,这些行业受宏观环境与政策变化影响大,回升空间有限、动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下拉作用仍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小、支撑力不够,短期内还难以对全省经济形成重要支撑。
  
  挑战之三: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2013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实际收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有色、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受金融机构年度限额管理等制约,融资更为困难,且还款后再贷的抵押担保条件提高,一些互保企业因单个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担保链风险。同时,应该看到,下半年降息、将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的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市场流动性将会持续紧张。
  
  挑战之四: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风险。今年以来,房地产预期出现新变化。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有35个。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8%,比去年同期回落44.9个百分点。这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也影响了投资和消费。就河南来说,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落27.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分别回落9.8、4.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投资的15%,房地产税占全省地方税收的30%,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将会对下半年保增长构成较大挑战。
  
  挑战之五: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目前,我省建设用地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用地需求。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强度大的好项目难以落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河南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短缺,高层次技术人才尤其缺乏;同时,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提高较快等现象也比较突出。支撑发展的资源环境明显不足。河南工业结构偏重,“粗、低、重、耗”产品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大,环境承载力不足。
  
  综述所述,尽管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但要看到,河南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适应政策微刺激和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冲击,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从中长期看,河南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区位、市场、要素、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载体、开放平台等战略支撑条件日趋完善,发展后劲持续蓄积,为下半年河南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基于此,预计2014年上半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进出口预计增长8%。预计2014全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9%,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进出口预计增加10%。   三、建议:突出“六个坚持”,在经济新常态中保持定力和耐力
  
  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力求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上有新突破,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有新成效,在备足后劲、打牢基础上有新进展。
  
  坚持提质增效的主线。提质增效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推动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政策措施的落实中,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使经济增长转变到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优化结构上来,多措并举强化转型升级源动力。
  
  坚持以调促增的取向。以调促增,要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调稳增长、保态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整治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提高全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扩大“增长点”不动摇。要牢牢抓住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增长点,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基本面持续稳定向好。力促农业稳定发展,确保秋粮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增强其对全省经济的支撑能力。做大服务业,实施高成长服务业提速发展工程,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重点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使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坚持转化“拖累点”不懈怠。持续关注电解铝、煤炭、煤化工、钢铁等困难行业和企业,坚持渡难关和促转型相结合,借势调结构,千方百计转化全省经济增长的拖累点。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推进煤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收购、整合煤电企业,并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倒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在产销对接、用工对接、融资服务、减轻负担等方面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措施,力争早日有所好转,使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作用。
  
  坚持抓好“关键点”不徘徊。适应经济新常态,稳增长,关键是抓投资、抓项目。强化重大项目投资,重点支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以及郑徐客专、郑机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环保、用工、电力等实际问题,保进度、保工期、保质量,力促项目如期投产达效。强化项目资金保障,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对因资金问题停缓建的项目,强化与商业银行的对接,推进项目顺利开工,早日形成投资增量,切实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坚持抢占“制高点”不放松。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加快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引领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现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的跨越发展;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抢占创新驱动这个“制高点”,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坚强支撑。
  
                                                                                                    课题组长:喻新安        副组长:谷建全
  
                                                                                                      成员:完世伟  王玲杰  唐晓旺  袁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