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质量网课——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五)
编者按:坚守育人初心,共担战疫使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教学队伍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学校党委“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早决策、重谋划,早部署、重实施,早培训、重效果,早运行、重保障,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高智慧协同,通过全心“备战”、用心“实战”、精心“应战”、暖心“助战”,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为选树典型,展示网络教学成效和风采,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编“2022年本科网络教学优秀风采集”,希望进一步引领我校网络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本期推出张华、楚丽娜、母亚双、李雅四位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张华, 博士,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从教二十余年来,获全国建筑学专业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十佳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等称号,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
教学感悟: 为人师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
本学期承担课程: 《高层建筑设计》
课程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下教学5-6位老师同时上课,课堂中以分组教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线上教学结合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展开。分组教学时,每位教师指导学生8-12人,疫情期间,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互动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
1.课程内容设计 。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设计训练和理论知识讲授两个体系。思政元素通过多个环节,全过程融入两大体系中,做到知识传授、设计训练和价值引领协调统一。设计训练是主线,贯穿课程全过程,以设计任务为驱动,按照建筑设计的逻辑和程序,进行阶段化教学。理论讲授结合设计过程的进展来安排,通过设计开题、专题性授课,构建学生模块化知识版图。
2.教学过程设计 。 以设计任务为驱动,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课内,以理论讲授,学生方案汇报和点评以及集中评图为主,规定每次课和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强调教学中多元互动,以小组讨论、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组织研讨,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指导。课外,学生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并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在设计和点评的不断循环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方案逐渐完善。
3.考核评价设计 。 课程考核采用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具体设计任务的总体目标拆分为系列目标,包括调研、2-3次草图成果与虚拟仿真实验成果等,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地评价和反馈,有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设置组内、组与组之间等多种点评环节,并联合执业建筑师共同评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评判能力。
特色与创新:
1 . 以学生 发展 为中心,以设计任务为驱动 。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选择恰当的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2 . 多样化教学形式与交流机会 。 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创造多种交流机会,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草图讲解、集体评图等,提升学生的表达、协调和组织能力。
3 . 注重课程过程性管理和阶段性考核 。 将具体设计任务的总体目标拆分为便于描述的系列目标,使评价的主题、方式、内容多元化,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设计要求,循序渐进掌握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4 . 虚拟仿真和VR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 。 以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楚丽娜, 体育学院副教授,从事一线教学22年,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优秀团队负责人,主持河南工业大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一门,参与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一门,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
教学感悟: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言传身教,爱生如子;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本学期承担课程: 《手拍鼓-健美操》
课程设计: 《手拍鼓-健美操》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疫情期间,利用学习通平台教学工具,在腾讯会议开展互动教学,实现全程线上教学。
1. 课程内容设计 。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分为课上部分和课下部分。课上内容主要是手拍鼓、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模仿学习、理解和记忆,解决学习重点、难点;课下部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课前技术动作的预习、课后的在线作业以及学习通班级空间课外练习打卡。
图1 课程平台首页
2.教学过程设计 。 基于目标导向,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学生要经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作业三个阶段,来完成学习任务。课前和课后在学习通平台进行,课中采用腾讯会议,打开摄像头面对面授课。
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和要求,并上传和学习任务相关的PPT或教学视频,供学生提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课中,利用腾讯会议实现面对面课堂教学,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讲解重难点、模仿练习、选人展示、纠错、提交课上分组任务或随堂练习等环节,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等质同效;课后,发布课外复习任务,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并进行一周三次的课下复习练习,个人或小组拍摄练习视频提交学习通班级空间进行打卡;丰富课外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图2 混合式闭环教学过程
3.考核评价设计 。 本课程注重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行多样化、全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强诊断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建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专项技术考核”的综合评价模式,实施全程考核,增强考核评价的挑战度。
特色与创新:
1. 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突出课程思政 。 课程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外,还着力于锤炼意志、培养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疫情期间,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面对当前困难形势的勇气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突出课程思政。
2.教学过程课内课外相结合,闭环管理 。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团队交流合作能力;丰富课前、课后教学活动,监控、指导学生学习、练习的全过程,形成闭环管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增强互动 。 实施完全线上教学,实施全程考核,增强考核评价的挑战度,强化过程性考核,增强互动;改革考核方式,由单人考核转变为小组团队考核,解决单人练习动力不足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课下复习练习的积极性,又从日常学习练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母亚双, 博士,硕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工业大学高级机器学习与应用科研团队负责人,微软AI Talent Program认证讲师。主要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理逻辑》等课程。
教学感悟: 既能传播知识,也能培育灵魂;既能感化别人,也能修行自己。
本学期承担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课程设计: 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停课不停学,由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直接切换为“线上资源+直播授课+主题讨论”的全线上授课模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 针对所讲章节内容,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讲、学、练、悟、用各个环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教学要求。
图1 对标“两性一度”进行知识-能力-素养闭环设计
2. 教学过程设计 。 课前,通过专题讨论、第二课题等形式,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前调研等内容;课中,通过启发式、问题式、课题反转等形式完成基本理论线上学习;课后,设置与理论课紧密相连的课程实验,和一些综合性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分析、设计和实现。各个阶段连成闭环,将知识、能力、素养形成闭环,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图2 秉持OBE教学理念进行课前-课中-课后闭环设计
针对所讲章节的思政目标,在线上授课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回归教育初心,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图3 注重价值引领适当融入思政元素
3. 考核评价设计 。 利用线上智慧教学辅助工具,构建贯穿全过程、多角度、自反馈的“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评价体系。课前考核评价学生课前任务的参与率、完成率和准确率;课中考核评价学生直播授课的积极性、互动性和专注性;课后考核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度、掌握度和创新度。充分运用“课前-课中-课后”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个性化指导,并对教学内容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坚持“以发展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
图4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样化考核评价体系
特色与创新:
1. 对标行业需求,突出产教融合。 本课程所在专业是与科大讯飞股份公司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充分吸收企业的优势资源,内容设置上对标企业需求,引入行业案例,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指导。
2. 项目竞赛驱动,促进创新创业。 课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更加注重对科研项目的分解、各类学科竞赛的融入,切实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
3. 教育初心引领,加强课程思政。 课程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家国情怀教育,树立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雅,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教与学模式的创新,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教学感悟: 育人者先育己,是为智;正人者先正己,是为德;智德兼备者,方为师。
本学期承担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设计: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QQ群课堂”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线上课程+虚拟课堂的混合教学。
1. 课程内容设计 。 按照混合教学的规律,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部分:课前在线学习、课中互动学习和课后互助学习。课前在线学习部分为基本知识的学习,贯串整个课程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部分为难点、重点和综合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学习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安排小组互助学习,促进学科知识巩固和能力素质拓展。
2. 教学过程设计 。 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QQ群课堂”结合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课前通过QQ群发布通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学习视频、章节测验和拓展阅读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基础模块内容。课中采用QQ群课堂直播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辩论等形式开展深度学习。课后安排课外阅读、小组作业和心理团体活动等学习任务,巩固学习效果,最大化发挥线上教学能效。
图1 线上课程门户
图2 课程教学设计
3. 考核评价设计 。 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视频学习、章节测验、阅读等内容,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加大过程性评价占比,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
特色与创新:
1.新媒体融入教学,重构教学模式。 借助超星学习通和QQ群平台实现在线学习、签到、讨论、答疑等活动,根据平台数据和监测结果,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并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
2. 注重课程内容创新,融入课程思政。 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体系与立德树人的育人体系进行有机地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主要贡献,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加强过程考核,优化评价体系。 提升过程性考核占比,使考核项目更合理,评分细则更详实;以考核及反馈结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等,对教学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