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美女在河南做演员 每月挣上万元(组图)

05.09.2017  12:02

有种热爱,叫演艺;有种孤独,叫跨国。据统计,目前来中国工作、学习、常住的外国人超过百万人,而来自乌克兰的伊琳娜(Lryna)就是其中的一员。4年前,能歌善舞的伊琳娜来到河南开封,成为某歌舞剧的外籍签约演员。她钟爱表演,一年近350场演出带来的疲累,丝毫掩盖不了她在舞台上的靓丽与光鲜。(图:崔光华 文:李中海)

舞台下,伊琳娜是个活泼爱笑的姑娘。她超爱毛绒玩具,每个玩偶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甚至连睡觉都要和它们在一起,正是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和她一起打发了除逛街、排练、表演之外的多数无聊时光。

幸好,伊琳娜不是孤身一人,还有另外4位乌克兰人和她一起来到开封跨国演艺。而最让伊琳娜感动的,是自己26岁生日时朋友们送她的手绘祝福插画。

午餐时间,伊琳娜和朋友一起打饭。羊排、鱼香肉丝、虾仁韭菜、西红柿鸡蛋汤……尽管剧院日常配备菜品丰富多样,但是她们还是有点吃不惯。闲暇之余,她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些蔬菜或水果沙拉,再配上一瓶威士忌、红酒或蓝莓汁,即兴来场欢乐派对。

拍摄当天,28岁的安娜(左二)突发头痛,伊琳娜、伊娜(左一)、维多利亚(右二)趁午餐时间聚在一起,边吃饭边关心安娜病情。相互帮扶,已成为她们在异国养成的自觉习惯。

安娜男朋友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安娜喜欢一边将带有男友屏保的手机放在一旁,一边在笔记本上练习汉字。她的字写得十分规整,如同“印刷体”。

除了每晚八点的固定表演,这些乌克兰演员还要参演开封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电视台春节晚会等外部演出。虽然她们平均能拿到万元高薪,几乎是剧院普通国内演员的两倍,但她们每年只回国1次,一是请不了太长的假,二是往返一趟要花掉一个月工资。

舞台是一个常演常新的场所,而每片掌声的获得都离不开演员们的汗水浇灌。尽管《千回大宋》4年来在汴梁小宋城内已对外公演了约1400场次,但所有演员们每日都需花费半天时间持续创新排练,以保证最佳演出效果,为游客带来视听盛宴。

鲍瑞斯(Boris)是五位乌克兰演员中的唯一男性,也是踢踏舞领队。演出开场前,他正在和队友们沟通排练细节。

演出正式开场前,鲍瑞斯会带领大家一起排练踢踏舞,并不断练习标准关键动作。而乌克兰女孩们还会即兴来上一段芭蕾舞、肚皮舞。这已成为他们每天坚持的一个习惯。

舞台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人们往往看到是演员们台上的笑容与风雅,却很少看到她们背后的坚韧与付出。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时候换个视角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晚上七点,乌克兰演员们开始化妆。爱美,是每个女孩的天性,因此她们既认真又庄重。

演出开始。这场以300年大宋和千年开封历史人文为背景,以禅音、忠烈、清风等7个篇章呈现大宋繁华的演出,巧妙将舞蹈、杂技等熔于一炉,是河南少有的室内大型多媒体歌舞秀。图为穆桂英挂帅演出实景。

伊琳娜和维多利亚后台赶场中。80分钟的演出,她们平均要参与三四个篇章、饰演五六个角色。中场,留给她们的时间不多,通常不是疾步就是在快跑。

在演出后台,穿上盛装的尹琳娜、伊娜正在候场。尽管很累,但面对镜头,她们已习惯大方地将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后台一角,刚来剧院不久的小哥正在练习空中倒翻。剧中,他是极限摩天轮的表演者;剧外,他是200位演员中的普通一员。

当古都东京繁华而凄凉的音乐响起,宋徽宗和李师师的风流韵事随着空中威亚的摇摆而恍如千年穿越。

黄河决堤,水淹汴京的场景逼真震撼,再现开封城摞城历史同时更展现了人们勇战洪水、对抗天灾的倔强性格。

舞台幕后,一位年轻演员随着音乐跳动、同步模仿台上前辈的表演。尽管明知是场观众看不见的“演出”,但他却卯足了劲,演得异常认真。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上舞台潇洒表演,比如51岁道具师傅李思保。灯光、音响、道具……4年来,正是有了许多像他一样的人在幕后默默付出,才确保了观众眼中看到的完美效果。

演出完毕,卸完妆已是晚上十点钟。和所有演员一样,这群乌克兰姑娘,早已习惯了上下班排队打卡。

华灯初上,繁忙的一天终于结束,乌克兰演员们也将结伴骑行返回宿舍。明天,又是新的开始,她们仍将继续表演,践行着跨国演艺梦。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