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原沃土的创作者——记剧作家陈涌泉
11月26日至27日,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曲剧团、河南泽华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涌泉相报——剧作家陈涌泉专场晚会暨作品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成为2014年度“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的精彩收官之作。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戏剧最萧条的时期,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陈涌泉毅然走进剧团当起了专业编剧。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一大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的作品。其中《程婴救孤》、《风雨故园》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程婴救孤》囊括了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一名等国家级大奖;《朱安女士》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一名;《两狼山上》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陈涌泉以其雄厚的创作实力登上了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11月26日晚举行的“涌泉相报——剧作家陈涌泉专场晚会”上,何赛飞、袁慧琴、李树建、汪荃珍等艺术家倾情献艺,表演了陈涌泉诸多代表作的精彩片段,中国剧协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与豫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枝还演唱了由陈涌泉创作的晚会主题歌《涌泉相报》。演出过程中,陈涌泉的人生之路和创作经历也被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位扎根中原沃土的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戏剧矢志不渝的追求让观众感动不已。
11月27日,剧作家陈涌泉作品研讨会举办。季国平、马小龙、薛若琳、姚欣、曲润海、康式昭、罗怀臻、毛时安等40余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涌泉在传统戏曲现代化、民族戏曲世界化、戏剧观众青年化、戏剧生态平衡化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陈涌泉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剧作家,他的创作始终以戏剧艺术的基本规律为原则,以观照火热的现实生活为指向,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秉承着“去粉饰,守真诚,为时代立言,发百姓心声”的创作宗旨,言民声、顺民意、抒民怀、励民志,做到与历史同行、为人民高歌。
陈涌泉有着充沛的创作热情,对真善美的讴歌始终是他作品的主旋律。陈涌泉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他们位卑而不失尊严,贫穷而不改气节,身小而不渺小,处下而不低下,体现出一种平凡中的伟大,一种平常中的刚强,一种平淡中的崇高,灌注着作家对普通人民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礼赞。
综观陈涌泉的戏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创新都建立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他的发展也都以深厚传统作为支撑。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对戏剧使命的热情呼唤,对主体价值的充分张扬,对剧种特色的保持强化。特别是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改编名著应从“仰视”“平视”到“俯视”,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的观点,对改编经典名著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陈涌泉改编传统剧目时总是带着敬畏之心去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保留原剧中有价值的信息,保留观众喜闻乐见的主要情节,继承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同时,他又对传统剧目有着更高程度的理性审视,既能看到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优越方面,又能清醒地意识到它存在的缺陷和局限,并在去伪存真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合理转换,实现传统戏曲现代化。
陈涌泉在专心创作的同时,一直思考着民族文化的出路和未来,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树。陈涌泉认为,在全球化的激烈交锋中,中国戏曲应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在与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得到检验和提升,实现民族戏曲世界化。这种宽广的国际视野,使陈涌泉很早就开始参与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探索,由他创作的《程婴救孤》、《阿Q与孔乙己》、《王屋山的女人》多次参加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程婴救孤》还是登陆欧洲的第一个大型豫剧剧目、第一个登上美国百老汇的中国地方戏剧目。同时,陈涌泉还提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起点是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终点应是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夹在中间的则是戏剧人的创新理念和责任担当。
陈涌泉具有强烈的戏曲忧患意识,他始终坚信观众是戏曲的上帝,观众的结构又决定着戏曲的发展、戏曲的明天,而戏曲观众老化是戏曲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1996年开始,陈涌泉就开始积极实施“戏曲进校园”计划,吸引大批青年学子关注戏曲,实现戏曲观众青年化。陈涌泉一再强调,促进戏曲的现代化,戏曲从业人员必须有现代理念,必须在遵循戏曲自身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吸收现代审美元素和艺术观念,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品位,不断争取新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唯其如此,戏曲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才会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陈涌泉不仅是戏曲观众青年化的倡导者、组织者,还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推动者。他多次到中国戏曲学院、河南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高校做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不遗余力地向青年学子宣传普及戏曲文化。与此同时,陈涌泉还不断邀请众多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一同深入高校,加强大学生对民族戏曲的认知,改变青年观众认为戏曲陈旧的观念,从而为戏曲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审美品位的年轻观众。
陈涌泉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戏剧管理者。他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以来,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他的努力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他积极谋划,精心运筹,完善“黄河戏剧奖”的各种奖项,实现与中国戏剧奖的各种衔接。特别是新设立的“黄河戏剧奖”戏剧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新人创作奖等奖项,不仅使一大批久居幕后的创作者走到前台,给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年轻的主创人员茁壮成长,为他们施展才华、追求进步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南戏剧主创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实现了戏剧生态的平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