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个工作日“瘦身”变20个 郑州“一书两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对“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时限进行大幅压缩;在审批工作中深化容缺机制,对呈报文件不完备的审批事项先行受理,实行补充材料与事项审批并联推进,文件报齐一并发放审批文件。9月11日,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下简称郑州市规划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获悉该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所推出的上述新举措。
90个工作日“瘦身”变20个,“一书两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对审批模式从多部门间“串联”办理改为“并联”办理,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差,给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郑州市规划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肖斌在9月1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在郑州市政府的主导下,由规划部门负责审批“一书两证”的办结时限已实现了大幅压缩。
具体来说,“一书两证”原需法定审批时间: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为30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30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0个工作日。在进行流程优化后,审批时限变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为6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7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7个工作日。“一书两证”审批时间压缩了78%,约相当于原审批时限的五分之一。
此外,据肖斌介绍,在行政审批事项中,郑州市规划局进一步规范申报材料,清除各种证明和重复件,明确事项申报材料清单。举例来说,原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各需要3份现状地形图,通过梳理,现只需提供1份。通过以上梳理和清理,规划局“一书两证”审批前置条件由以前的42项精简到现在的16项。
深化容缺机制,材料不齐也可先受理
新闻通气会上,谈及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肖斌还表示,除了办事环节和材料的减少,“并联”审批模式的推广,容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深化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他介绍说,所谓容缺机制就是对呈报文件不完备的审批事项先行受理,实行补充材料与事项审批并联推进,文件报齐一并发放审批文件,打破了材料不齐不能进入审批进程的旧框框。以目前郑州市规划局的实践而言,该局已将容缺受理引入了安置房规划手续办理,以安置房“一书两证”审批为例,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受理时,容缺“出让合同”;在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受理时容缺“土地证”。在前置手续未办结前,后续流程提前进入受理程序,大幅压缩办结时限。
肖斌表示,在安置房审批引入容缺机制的基础上,郑州市规划局正按照“提前介入、平行推进、垂直衔接、及时转换”的原则,探索扩大容缺办理的材料内容和事项范围(将用地成交确认书作为申请办理的依据)。与此同时,在“容缺受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规划内部事项“容缺受理+平行审批”模式,如用地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实现平行办理。
另据了解,自2018年年初起,郑州市规划局开设了“规划直通车”的服务举措,该局原则上每周六上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各项目需审批的事项。据统计,截至目前,已召开直通车会议24次,推动了一批项目的快速进展与落地。
审批环节精简,但规划质量监管并未放松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取消不必要的审查、审核等流程,郑州市规划局同时取消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环节和流程,如技术指标和日照分析复核、交通评价等。
对此,供职于某知名开发企业、负责办理规划等相关部门审批手续的张女士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此前,通过设计院做出交通评价需耗时1个月,收费标准是每平方米1.5元,同时技术指标复核、日照分析复核等还要收费,每平方米需要0.8元。“比如一个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楼盘,仅这一项就能节省近百万元的开支,同时压缩了约30天的等待时间。时间成本尤其是资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上述审批环节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规划部门对监管的放松。肖斌介绍说,这些环节取消得益于郑州市目前建设的诚信体系,同时,工作中也将实行抽查制度,“对设计企业、报件单位申报的内容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抽查结果对外发布,对设计单位恶意超出建筑规模、擅自违反规划强制性指标等不良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肖斌补充说,郑州市规划局还建立报审方案评价制度,对设计方案分项评分,定期通报,对严重不负责任的设计单位提出警告。
重质量、提效率让城市规划更有“人情味儿”
“规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布局更科学、更人性化,让城市变得更靓,让规划更富有人情味儿。”新闻通气会结束后,郑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郑州市规划局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都在向“规划更符合人性”的方向努力。
他举例说,以今年新出台的《郑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郑州市主城区城市设计导则(试行)》及修订完善的《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修订版)》为例,这些新规划文件都从多角度、宽领域实现了对城市的动态管理。尤其是今年8月14日,郑州市规划局印发的《关于强化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市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着重加强了城市大棚户区的风貌管控,引导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风貌。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骏通讯员熊伟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