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23.07.2015  18:17

      上半年,我国许多工业经济运行指标出现好转,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工业经济运行趋稳迹象明显增多,消费、投资都出现了回升势头的大环境下,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要好于上半年——

      在7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表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尤其是二季度以来,部分工业经济运行指标出现好转,趋稳迹象增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趋稳迹象明显增多,从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都出现了回升势头,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好于上半年,继续企稳回升。”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说。

      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二季度以来,部分工业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表现相似,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在荣枯线以上。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4、5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由负转正,分别达到增长2.6%和0.6%。

      分省看,转型早、调整快的省份发展较好。如上半年,河南、安徽、江西、湖北、重庆的增加值增速都达到8%以上。“江苏、广东、山东和一些中西部省份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工业大省稳了,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就比较稳。”黄利斌分析说。

      分行业看,上半年,在41个大行业中,有23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快于平均水平,占比约六成,平均增速达到8.4%。尤其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软件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水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等产量成倍增长。

      数据还表明,中央出台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在陆续释放。

      “上半年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稳将为工业企稳回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会更好。”黄利斌说。

      行业分化明显

      与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相比,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则困难重重,面临产量下降、效益下滑等问题,也拉低了整体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工业效益。

      据统计,从产量看,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3%,水泥产量同比下降5.3%,平板玻璃产量同比下降4.2%。从效益看,1至5月,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超过60%,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利润下降同比超过60%,冶金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6%。但可喜的是,电解铝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由于行业结构调整较快开始出现了转机,上半年消费量增长了8%,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80%以上,效益在5、6月份由负转正。

      黄利斌表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空间差不多顶到“天花板”上了,相应的生产也处在平台期,目前产量都在下降。因此一方面,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广钢结构运用和绿色建材下乡,促进高品质的钢材和铝材运用等。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新兴国家的合作,鼓励优势产能“走出去”,获得双赢局面。

      黄利斌同时强调,化解过剩产能仍将继续,尤其要严控新产能,采取新建项目实行等量和减量置换。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

      “互联网+”制造是重点

      国务院前不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张峰表示,工信部的主要工作是“两个重点”和“两个支撑”。“两个重点”即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和“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两个支撑”是为全社会“互联网+”提供高速宽带网路基础设施和软硬件产品应用的支撑服务。

      我国互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互联网+”打下了良好基础。截至6月底,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同比增长96.5%,12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三十强,创历史新高。面向供应商的产业链平台和面向客户的互联网平台交融发展,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快速形成。

      而在《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据介绍,目前工信部已启动一批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批准实施了94个智能制造试点专项行动项目。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近年来,在“两化”融合工作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制造已取得一定成果。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

      张峰表示,将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发展智能装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加快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组织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互联网+”制造创新中心、实验验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要推进重要工业云、工业领域大数据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