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温和上涨呈常态 调控政策待创新
——“十二五”时期三门峡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综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三门峡市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十二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2.7%。温和的物价水平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展望“十三五”,“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保持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的区间,具体调控目标是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一、“十二五”时期三门峡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总体平稳
“十二五”时期,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4.3%,年均上涨2.7%,呈现出平稳态势。
1. 物价上升态势趋缓,涨幅及波幅较温和。分年度看,从2011年至2015年,三门峡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分别上涨5.5%、2.5%、2.5%、1.5%和1.5%。除2011年涨幅较高外,后四年涨幅均在3.0%以内的温和通胀区间内。与之相比,“十一五”期间三门峡CPI累计上涨17.5%,年均上涨3.3%。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三门峡物价总水平走势较为稳定,涨幅及波动程度均低于“十一五”。
图表1 2006-2015年三门峡CPI走势(上年=100)
2.与GDP增长速度的走势大体趋同。“十一五”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0年CPI涨幅连续大幅度回落,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负增长。在国家刺激经济措施的作用下, CPI随即迅速反弹,到2011年价格水平上涨到5.5 %,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峰值,此后价格水平一路下行,在2014年回到“1”时代。CPI走势与全市GDP增长速度走势大体相同。“十二五”全市GDP年均增长9.3%,与全市GDP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表明全市宏观经济仍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协调发展阶段。
3. CPI走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十二五”时期全市CPI年平均涨幅为2.7%,比全国(2.8%)、全省(2.8%)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三门峡CPI走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体现三门峡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国内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
(二)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食品和居住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十二五”时期全市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除交通通信价格下降外,其他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食品价格累计上涨38.3%,居住价格累计上涨11.5%,仅此两类对全市CPI拉动的贡献率达90.3%。
图表2 “十二五”时期各年各大类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类别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累计 | 年均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5.5 | 102.5 | 102.5 | 101.5 | 101.5 | 114.3 | 102.7 |
食品 | 115.6 | 105.3 | 106.3 | 103.1 | 103.8 | 138.3 | 106.7 |
烟酒 | 103.5 | 102.0 | 100.5 | 99.9 | 103.6 | 112.0 | 102.3 |
衣着 | 98.4 | 100.4 | 100.7 | 101.2 | 99.9 | 100.1 | 100.0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0.7 | 100.3 | 100.8 | 100.7 | 101.0 | 103.8 | 100.7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101.9 | 102.0 | 100.2 | 100.4 | 101.1 | 105.9 | 101.1 |
交通和通信 | 100.9 | 100.3 | 99.8 | 100.0 | 98.7 | 99.0 | 99.8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7 | 99.7 | 101.0 | 102.0 | 100.1 | 102.8 | 100.6 |
居住 | 104.5 | 102.7 | 101.6 | 100.7 | 100.6 | 111.5 | 102.2 |
2.城乡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大体一致,城市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十二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分别上涨15.2%和13.1%,年均涨幅为2.9%和2.5%。城乡走势大体一致,没有出现明显分化。城市价格涨幅除2014年与农村价格涨幅相同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农村。城市价格涨幅高于农村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结构变化、市场环境、价格改革等因素密切相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服务项目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加大。人口红利逐渐降低后,人工成本逐步上升,服务项目价格如家庭服务、家庭设备加工维修服务、衣着加工服务、个人服务、车辆修理服务呈现出快速上涨的势头。“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8.5%,年均上涨1.6%,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其中2011年至2015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率分别为2.7%、11.4%、15.9%、20.5%和28.9%,即使在2015年价格总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贡献率仍将近1/3,其作用不可小觑。
4.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外输入型通胀的依赖性作用明显。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我国对石油、粮食、食用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市场价格通过金融市场、进出口贸易、市场预期等途径传导作用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消费价格保持平稳的原因分析
1.社会总需求平稳。“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致力于实现总量稳定和结构优化的目标。近几年的消费需求稳中偏弱、投资增速下滑、对外贸易增速回落,总需求的平稳回落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趋于平稳的重要原因。
2.农产品供应充裕,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国内大宗农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供给的稳定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另外,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平稳,对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减弱,成为食品价格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十二五”时期全市食品价格累计上涨38.3%,年均涨幅为6.7%,对CPI拉动贡献率为75.4%,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肉禽、蛋、水产品、菜、干鲜瓜果等农产品价格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5.4%、9.2%、5.5%、7.2%、6.7%和7.4%,涨幅均在10%以内。
3. 上游产品价格回落,价格传导压力减轻。“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过去依靠高投资拉动、资源依赖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改变,同时房地产发展由高速增长进入调整期,钢铁、水泥、玻璃、煤炭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影响,PPI自2012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逐渐由升转降。上游价格持续回落,势必会对最终生活消费品价格产生传导作用,抵消价格上升压力,成为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振的主要原因。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原油、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宗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原油价格更是断崖式下跌,传导到国内市场。“十二五”时期全市油脂、汽油、柴油、首饰价格累计分别下降0.8%、19.4%、23%和6.6%。
二、从“十二五”时期价格运行和价格调控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寻求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间的最佳匹配度
物价总水平的相对平稳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价格水平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意味着经济缺乏活力;价格水平快速上涨,意味着经济中的泡沫增多。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寻求经济高增长和价格水平低通胀之间的匹配度。据测算,从1985—2015年河南省CPI涨幅的中位数为3.5%,可将此视作三门峡长期均衡通胀率参考值。在新常态下应当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物价水平的温和上涨。
(二)改善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逐步向大中城市聚集,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本呈刚性上涨。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而短期内供给增加的潜力有限。因此,应当加大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确保农副产品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三)充分认识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服务项目价格的长期推动影响
受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工资成本不断攀升、服务消费需求快速提升的影响,劳动力价格将呈现刚性上涨,从而推动服务价格水平的不断上涨。“十二五”时期三门峡服务项目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已经呈现逐步增加之势。“十三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会继续加大。
(四)依托市场的力量推进资源性价格的改革深化
油、水、气、电等资源价格基本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没有发挥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资源价格的改革将带动价格水平一定幅度的上涨,应该坚持依靠市场的手段,综合统筹,逐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