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波动的分析研究

06.02.2015  12:22

三门峡市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型城市,经过四十年的辛勤建设, 三门峡 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西部边陲,被誉为镶嵌在 黄河 岸边的一颗 明珠。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从建市之初就与固定资产投资密不可分,三门峡城市建设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发展史。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投资波动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判断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投资者预期、市场状况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时而高涨时而收缩,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研究固定资产周期波动情况,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调控政策以及投资产业结构,有效地拉动或者控制投资规模、结构,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使投资效益最大化,避免遭受因周期波动造成损失。

一、三门峡投资规模速度周期波动分析

三门峡特殊的区位优势、能源、资源优势决定了目前仍然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作用地位凸显。从区位看,“三大战略定位”优势明显,其一、三门峡处于中原经济区“西大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其二、区域合作辐射能力强,成为省际周边等地区合作的示范城市。其三,建成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在金三角区域竞争中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三门峡资源丰富,黑(煤炭)白(铝土)黄(黄金)打造三门峡资源强市,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的依赖在较长一段时间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1992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及相关指标周期性波动与经济波动(GDP)周期相关性和同步性研究,发现三门峡市宏观经济波动与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周期基本是一致的,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高度相关。

下表和下图分别显示了三门峡从1992年至2013年21年间的固定资产年投资完成额及其增长率。

表一、1992年-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年增长率

年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率

GDP总量

增长率

1992

125170

37.6

397169

20.2

1993

171679

37.2

538938

35.7

1994

303249

76.6

721888

33.9

1995

333787

10.1

916863

27

1996

431464

29.3

1116809

21.8

1997

421128

-2.4

1279755

14.6

1998

437414

3.9

1408881

10.1

1999

472391

8

1471355

4.4

2000

568564

20.4

1619294

10.1

2001

594715

4.6

1727611

6.7

2002

588265

-1.1

1854909

7.4

2003

760489

29.3

2120322

14.3

2004

1109149

45.8

2576687

21.5

2005

1792441

61.6

3344489

29.8

2006

2290508

27.8

4102956

22.7

2007

2913718

27.2

5140226

25.3

2008

4027748

38.2

6474790

26

2009

5533056

37.4

7027459

8.5

2010

6774902

22.4

8744157

24.4

2011

7603865

24.8

10304485

17.8

2012

9377349

23.3

11273204

9.4

2013

11503267

23.3

12046791

9.1

图一、1992年-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及GDP增长率折线图

从图表中看出,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率有着比较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从一轮投资复苏、扩张到衰落过程,平均波动周期一般为5-6年。1992年-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经历了4个完整的波动周期。

第一个周期,从1992年-1997年,这一周期的发展是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三门峡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经济大环境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周期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39.9%,其中1994年投资增速达到76.6%,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以三门峡西火力发电厂、义马矿务局、310国道改建为龙头的大型投资项目对拉动投资的增长直到主要作用。

第二个周期,1998年至2003年。这一周期基本特征是小幅波动,呈恢复性增长。经过第一轮投资强力拉动,310国道改建等一批大型投资项目相继竣工建成投产,投资进入新一轮平缓过渡期。这一周期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不到7.2%。其中2002年全市投资跌到谷底,速度为-1.1%。最高点是2003年,投资增长29.3%。

第三个周期,2004年-2009年,这一时期投资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拉动需求的4万亿投资。这一周期是三门峡投资规模扩张最快的时期,投资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从2004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3亿元。

第四个周期,从2009年至今,这是一个以平稳发展为主要特征。究其形成原因:一是受第三轮投资迅速扩张基数的影响,二是受国家紧缩投资政策的影响,这一时期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26.1%,而且是以回落为主,随着这一轮国家紧缩性宏观经济的影响,投资调整回落还会持续。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波动始终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经济波动也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多的年份,往往是每个经济周期的波峰年,而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少的年份往往是每个周期的波谷年,其投资波动剧烈程度也高于经济波动。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变化周期呈现扩张与回落交替出现的趋势,扩张越大,回落也越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周期性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与投资项目建设本身的生产周期尤其是对本地区影响较大的重点项目建设影响;二是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密切相关;三是与GDP总量、速度变化周期基本拟合。

图表一列举了投资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情况,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以下二点:一是投资增长率变动趋势与GDP变动趋势大体一致,但投资波动活跃度明显高于GDP变化情况,相比之下GDP变化要平滑得多。二是大部分年份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从21年变化情况看,1992年度2002年期间,有5年投资增长速度小于GDP增速。从2003年至今,已经连续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GDP增速。截止2013底,投资总量占GDP比重已经达到95.48%,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衡,已经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

二、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周期波动特征分析

下表和下图分别显示了三门峡市从1993年至2013年21年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及其增长率。

表二、1992年-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年份

投资额(亿元)

新增固定资产(亿元)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投资环比增长速度(%)

1992

7.7149

5.5023

71.3

 

1993

10.9052

6.2315

57.1

41.4

1994

19.7834

8.6768

43.9

81.4

1995

23.1923

22.7467

98.1

17.2

1996

30.7369

30.8874

100.5

32.5

1997

32.0397

52.6697

164.4

4.2

1998

34.3961

27.4999

80.0

7.4

1999

31.6133

21.3004

67.4

-8.1

2000

39.3154

30.6015

77.8

24.4

2001

40.7603

34.8122

85.4

3.7

2002

38.9561

33.7063

86.5

-4.4

2003

55.1466

54.2777

98.4

41.6

2004

104.6659

56.3999

53.9

89.8

2005

173.1025

115.9726

67.0

65.4

2006

222.2999

245.0816

110.2

28.4

2007

283.3878

252.4699

89.1

27.5

2008

393.7529

285.9627

72.6

38.9

2009

542.7319

389.6419

71.8

37.8

2010

666.8319

509.7307

76.4

22.9

2011

749.0674

553.4981

73.9

12.3

2012

925.5542

642.6403

69.4

23.6

2013

1138.0263

671.5507

59.0

23.0

表二:1992年-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折线图

1992-2003年12年间,三门峡市完成投资规模净增47.43亿元,年均增加3.95亿元。2004-2013年10间年间全市完成投资净增加1033.36亿元,年均增加103.34亿元。2004年开始,三门峡市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以后投资规模直线上升,到2013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总体呈加速发展之势。但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看,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趋势,其中1996、1997和2006年年交付使用率超过100%。在投资项目个数和投资总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出现异常波动往往与当年大项目竣工的关,并且与投资规模和速度有着一定的逆向关系。

图表显示,凡是投资效果(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在80%以上)持续好转的年份,投资总量和平均速度增幅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范围之内。反之,投资增长速度较高的年份,投资效果都处于较低的区域空间。比如1994和2004年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1.4%和89.9%,创历史最高,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净值使用率却只有43%和53.9%,是投资效果最低的2个年份。96、97年三门峡投资效果从100.5%上升到164.4%,而同期投资速度则从32.5%下降到4.2%。2006和2007年,投资使用效果又出现2个高点,分别达到100.2%和89.1%,而同期投资增长速度只有28.4%和27.5%,明显低于相邻年份,形成谷点。2010年和2011年投资增长处于谷点,分别为22.9%和12.3%,同期投资使用郊野却处于高点,分别达到76.4和73.9%。

目前,三门峡市仍然维持着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近年来,高投资一方面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下降和投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投资主要靠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支持,因此高投资不仅会加重地方财政融资难和地方债风险问题,也会使得银行贷款规模急剧扩张,进而成为债务激增和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因素。总体上看,随着国家进一步压缩投资规模,全市投资平缓下滑,投资使用效果波动随之减少。

三、三门峡市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

由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最为动荡不安的领域,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是由投资波动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周期性波动,对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会产生较强影响,使宏观经济周期与投资周期呈同向发展趋势,由于投资波动周期要早于宏观经济,同时投资波动又直接作用和影响宏观经济周期。当宏观经济萧条时,由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投资也会出现一定萎缩,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往往会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来促使经济增长,那就是增加投资来投资环境来拉动经济,进而带动宏观经济进入扩张期。在扩张期,投资周期要晚于宏观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但因其复苏较快,早于宏观经济周期达到繁荣阶段。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在政府通过提高利率、紧缩通货膨胀等政策冲击下,固定资产投资先于宏观经济进入收缩期,并且在收缩阶段持续时间要长于宏观经济。

2.政策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波动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国家政策的引导。1989年以后,由于受国内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我国经济进入下行空间,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呈下降趋势。90年国家首先采取拉动投资来刺激消费,取得一定成效。在第二个周期(1998-2004年)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紧缩性财政政策影响;第三个投资周期(2004-2009年)是国家为了拉动市场而采取的又一轮投资政策,其中主要的就是拉动需求的4万亿投资。第四个周期(2009-2013)是国家了控制规模、压缩投资而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周期波动的情况,主要是由政策变动引起的,政策变动调控投资,进一步对需求产生影响。

3.民间投资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资审批、核准权限和不断放开和投资管理渠道的多样化,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壮大注入新鲜活力。2003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只有11.6%,到2013年投资总量达到782.22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8%,年均增长速度53.4%。目前民间投资已经远远超过国有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四、建议及对策

对固定资产周期进行分析的目的就在正确分析判断投资运行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分析如何利用经济杠杆有效地调控投资总量、规模和结构,使投资各要素之间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得到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通过对投资产周期的准确定位,预测出投资下滑的时机,从而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在温热过后出现急剧下滑。为了避免投资波动速度过快对经济造成不良冲击,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前导性行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应对,建立并完善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金融和产业政策来引导投资行为,并由此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防止过热或过冷的不利影响出现。

2、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市场调控为主体的投资运行体制。目前投资波动周期主要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出现,每一次政府新的投资政策出台,都要会形成一轮投资波动周期。为了减少投资异常波动,要逐步弱化政府主导调控,强化市场调控机制,统筹资源、资金和市场的合理配制,最大可能地减少投资运行的异常波动。

3、建立健固定资产投资预警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运行全面采集和数据分析来加强对投资的监测,通过建立分行业、不同结构的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红灯、黄灯和绿灯区,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调控政策,确保投资运行平稳健康发展。

4、正确处理好投资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投资规模过大或过小,会引起经济的非正常波动,都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要通过对投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投资结构不同,投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产业投资结构上,要统筹兼顾基础性、公益性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的需要,加大三门峡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地区投资布局上,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