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万古英雄气——北魏孝文帝改革思考
前不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领导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有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比方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洛阳最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是最有特色、最有时代意义的问题。它印证了中华民族本身就是融合而来的,是不同的民族融合而成的,所以应当倡导民族和解、民族和谐。这里可以挖掘的东西确实很多”。
回顾历史,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中原地区陷入分裂状态,直到北魏统一北方,长达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304—439)。从表面上看,这一历史阶段似乎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但是,深究起来,却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其中最突出的主题是民族融合、汉胡互化,包括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特别是大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深厚基础。
北魏自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日趋强盛,到太武帝时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与接替东晋的宋,即南朝的第一个政权相对峙,历史由此进入了南北朝。当时的北魏统治者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因为所谓的“五胡乱华”,其实是“五胡自乱”。可以说,也正是由于汉、赵、燕、代之间的互相攻伐,方使得东晋政权得以偏安江左。而北方政权一旦统一,则取江南如探囊矣。然而,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即分崩离析,北方出现了更大的分裂局面。北魏统治者应该采用何种对策来巩固统治,才不至于重蹈覆辙?就北魏的统治来说,只有抓住改革鲜卑旧俗并加速汉化这一主要矛盾,才能成功应对这一外部挑战。
北魏的改革进程包括两个阶段。这是一场剧烈的政治转型。在第一阶段,虽然太武帝在北魏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北魏的改革进程离不开文明太后冯氏的启动。可以说,冯太后冯妙莲通过“汉化”改革,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气象。太和十四年(490年),文明太后死亡,魏孝文帝亲政,时年23岁,进入了北魏改革的第二个阶段。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全面“汉化”政策。从野蛮走向文明,这种巨大的社会转型,考验着孝文帝的政治智慧。他进一步强化改革,重点是改革鲜卑旧俗,实行全面汉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如下五大举措:一是迁都洛阳;二是改革鲜卑旧俗;三是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四是实施“均田制”;五是创造了灿烂的石窟艺术。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可以说,北魏孝文帝主导的这场巨大的成功变革,不但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快融入了中原文化大家庭,而且也给中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交替的“汉化”和“胡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颓势,并构成了走出士族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特别是孝文帝在这场变革中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魄至今仍然有许多需要深入挖掘和总结的地方。
对中原腹地的河南而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于河南今天的改革也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南北朝的文化差异,孝文帝的文化融合,都是在中原大地上展开的。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河南之所以在过去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慢了半拍、发展相对滞后,客观上是由于地处内陆,没能进入国家推进第一轮改革的统筹布局;主观上是由于受农耕文明影响深远,干部群众思想不够解放,思想观念上与沿海地区有差距。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与小农意识作斗争的过程,就是实现由农业文明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向工业文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当前,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对让中原更加出彩进行了系统设计,既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部分领域和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描绘了到2040年左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适应和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我们感到,有可能阻碍我省现代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路子走不对,二是机遇抓不住,三是改革跟不上,四是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特别是改革,决定国家命运,决定河南前途。在第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受制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改革慢了半拍,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省在战略谋划、路径选择、发展策略、夯实基础等诸多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如果体制机制不优,就会使思路举措大打折扣甚至无效。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决不能再滞后,人为地造成制度差异,形成差距。当前,河南的各项改革思路对头,推进有序,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的要求。但就总体而言,改革还处于初入轨道阶段,表现为:一是一些干部面对改革畏葸不前;二是改革重点聚焦不够;三是一些改革深度不够,还是浅层次的。如今,改革千头万绪,要选好题,找准突破口,力求从最重要、最急迫、最有效的事情做起。一是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像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河南一定要下大决心,把改革抓紧抓成。二是改革需要献身精神、担当意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宗主督护制的解体、鲜卑族独特性的丧失、后来的“河阴之变”以及孝文帝的丧子之痛,都体现了这一点。但这种代价相对于一个民族的凤凰涅槃、杂交优势和新生而言,却是必要的。我们身在其任,责任重大,必须直面挑战,勇于担当。三是要抓实,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最大特点是真抓实做。因此,河南的改革选题要实,抓住要害;方案要实,确保有可行性;实施要实,真抓实改。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把握和适应新常态,解决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改革。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抓好了就是机遇,就能创造体制机制优势,抓不好就是挑战,就会形成新的差距,落后于人。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