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强农富民
“俺们村有40多年种韭菜的传统,1亩地净挣1万多块钱。”日前,河北省故城县臧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信安说,韭菜可在元旦和春节收两茬,1亩地产量约1万多斤,菜贩收购价每斤在1块2到两块钱之间,夏天还可收约900斤香莛和500斤韭花,这样每亩韭菜稳赚1万元以上,村民种韭菜是很划算的。
故城县县长刘勇说,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将引导农民加速土地流转,努力达到18万亩以上,每个乡镇至少新建1个千亩以上土地集中流转示范区,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或多乡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增长”。
村民“团购”轿车
臧庄村有496口人,724亩耕地,经过几十年“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的发展,臧庄及其周边村庄种植韭菜1万多亩,农民走上了种韭菜致富的道路,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紧靠卫运河的建国镇姜圈村“智慧农业”示范区菜棚里,农户陈宝福对记者说,该村种菜历史悠久,然而靠种菜出名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俺村是西红柿、辣椒两茬轮作,种菜技术是关键。”陈兴月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运河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经营着30多亩的蔬菜大棚,长年聘用一位每月8000元工资的蔬菜专家。他说,几年前靠传统种菜模式,村民种菜技术跟不上,菜棚里果蔬长势时好时坏,极大打击了乡亲们的种菜积极性。因此,他自己出钱聘用蔬菜专家长年指导,让乡亲跟着自己“学着种菜”,入社农户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配置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看到种菜挣钱,村民自发协商流转土地,不少农户还纷纷到周边邻县农村高价租地,700多口人的村庄经营着7000余亩农田,注册无公害蔬菜品牌10余种,曾创造出拱棚速生菜及陆地菜“一年4种4收”经验。
陪同采访的建国镇党委书记赵立新说,一村一品是富民工程。许多农民有钱了开始购置家庭轿车,2012年夏天和今年春天,姜圈村民两次团购轿车12辆。据统计,2013年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8万亩,覆盖45个村庄,从业农民1.8万人,蔬菜产值突破4亿元,人均纯收入1.63万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农业也是金矿”
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小杂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故城“三豆(绿豆、红小豆、青乌豆)”远近闻名。
在“三豆”加工车间里,负责人苏云桥介绍,为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他早在2001年发展起“三豆”加工业,系列产品先后荣获“河北省名优产品”、“上海绿博会畅销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远销华北、东北,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南陈庄村民陈丙涛说,一村一品种植促进了土地流转。周边村庄除出租、互换、转包耕地外,还流行起“返租倒包”,即由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耕地,然后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再将耕地使用权通过市场承包给种植大户或经营大户,推动了“整方连片”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三统一经营模式。
一村一品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建国镇副镇长陈兴柱说,合作社不仅给农户提供技术、农资方面的服务,而且以市场为导向,种植作物紧跟市场需求,种植结构调整较快,农户易接受名、特、新、优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得到较好推广,也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农业也是金矿。”故城县委书记王亚杰说,扎实引导服务好一村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今年,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一手为农民服务,一手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搭建现代农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大发展平台。
“让农民做主”
说起一村一品特点,刘勇告诉记者,当地农业发展是以农户为主体、合作社为主导,政府一方面做好为农民和经营主体的服务,一方面做好宏观引导,决不做“农民的主”。他解释说,因为本地农民几代人“闯”市场,自发形成了一村一品模式,广大农户或经营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服务,尽可能地提供周到细致的方便。但政府不是不作为,而是把精力用在了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的大方面上。
当前,该县农业确立了“一带两园三基地”发展布局。具体说,围绕卫运河西岸蔬菜种植长廊带,发展10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努力打造以要庄村和南陈庄村2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形成臧庄、姜圈、曹口三个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由中国农科院规划设计的东大洼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生态养殖业、设施农业、中草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规划起步区4万亩、核心区10万亩,辐射带动80万亩农业种植。
2013年8月初,衡水市委书记李谦考查故城县农业,提出全市推广该种植模式。
据了解,当前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7万亩,经营面积3000亩的农业主体4个,成立家庭农场102个,新增合作社338家,初步形成现代农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