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号文件东风 雏鹰农牧规模化养殖优势凸显
2016年1月底,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加快畜牧业建设与供给侧改革成为农牧板块的热点,而玉米的改革方向则增加了养殖户盈利的利好预期。在国家对饲料、环保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视下,加上猪周期的上升态势,雏鹰农牧从12年布局的产能将在16年至17年集中释放,收入以及盈利将进入爆发期。
“供给侧改革”成养殖业发展“东风”
2016年1月底,一号文件出台。一号文件对于本年农业政策具有极强指导意义,也是今年农业主题投资的纲领性文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缓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玉米库存高企,市场供需失衡,快速消化库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农业部就提出,到2020年减少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但同时发展青贮玉米1500万亩、苜蓿等牧草1000万亩。2016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适当调整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表明国家快速消化库存心态迫切。
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受一号文供给侧改革中玉米去库存预期的影响,玉米价格或将面临市场化跳水。同时也为饲料粮价继续下行加码。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如按市场定价,玉米价格至少要降到0.75元/斤以下,一步到位幅度太大,2016年有可能再下调0.10元~0.15元/斤。
对于生猪养殖市场来说,玉米占据饲料用量的40%左右,玉米价格的滑落意味着饲料成本的下降。对于广大养猪人来说,无疑是继2016年生猪价格有望保持高位的良好预期之后,又一大利于增加养殖户盈利的利好预期。
东兴证券预测,2016年猪粮比概率维持在8:1左右运行,是养猪头均盈利达400元的好时机。
雏鹰农牧规模化优势凸显
在农产品整体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生猪行业似乎“一枝独秀”。一号文件对饲料、环保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视,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规模化养殖,把产能调到一个合理水平的要求显得尤其突出。猪价大跌的阵痛换来规模化程度提升,质量和效益也有所提升。规模猪场的扩张或将使未来养猪业的格局持续改变,挤压中间规模,逐渐向两头大中间小的“纺锤形”转变。
事实上,公司一直在布局规模化养殖。2011年,在三门峡投资建设年出栏量100万头的生态猪项目,2013年在吉林洮南市建设年出栏400万头生猪的一体化项目。
为满足公司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对种猪资源的需求,公司于2015年5月采取“增资+受让股权”的方式取得太平种猪公司70%的股权;同年6月,雏鹰农牧集团在乌兰察布市投资兴建年出栏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基地项目。为完善产业链,形成绿色循环经济,雏鹰农牧集团还配套建设了3个饲料厂和3个有机肥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在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商都县形成生猪养殖区、屠宰加工区、饲料生产区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12月,接着在河南省安阳滑县投资建设年出栏7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基地项目。
雏鹰农牧集团董秘吴易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公司2015年的规划布局,未来3到5年雏鹰将可达到1000万头的生猪出栏量。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猪周期洗牌中,规模化养殖优势凸显,伴随生猪行情好转,雏鹰农牧在三季度已实现扭亏。公司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61,751.26万元,同比增长105.34%;实现净利润23,100.21万元,同比增长225.43%。
东兴证券认为,16年生猪价格将会持续高位运行。目前能繁母猪存栏依然在下滑, 但继续下滑动力不足,趋势向下的拐点正在建立,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景气度高涨,要把握价格高位的业绩兑现机会。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雏鹰农牧自2012年布局的产能将在16年至17年集中释放,收入以及盈利将进入爆发期。
责任编辑:詹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