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工程学院教师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17.5)上发表文章

13.06.2016  01:23

 

                  近日,物理工程学院教师王赵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合作,在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Advanced Materials》(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7.5)上,题为《Implementing 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 in Organic Semiconductor for Improved Visible-Near-Infrared Photocatalysis》。             当前,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能源问题迫使人们寻找可持续使用的清洁能源。光催化制氢是可能解决目前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而光催化制氢的难点是发展和设计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光催化剂。有机半导体材料由C, H, N等元素构成,成本低,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光催化材料。g-C 3 N 4 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其带隙为2.7eV,而且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效率,近年来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g-C 3 N 4 的带隙较宽,太阳光吸收效率不高,同时电子-空穴对复合较快,导致纯的g-C 3 N 4 的光催化效率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教师王赵武博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教授、熊宇杰教授合作,提出利用金属-配体电荷转移机制,设计了Cu,Pt掺杂C 3 N 4 材料,成功地将该材料的光吸收范围推广到了可见近红外波段,同时有效地促进了电子空穴的分离,大大提高了该材料的光催化效率。             文章的理论部分是由王赵武博士和江俊教授共同完成的,王赵武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601960/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