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在《ACS Nano》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

30.05.2014  19:53

      近日,从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悉,白峰教授课题组和李林松教授课题组分别在卟啉可控自组装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白锋课题组利用微乳液作为限域模板通过溶剂挥发的方法实现了对油溶性卟啉的可控自组装,并研究了不同形貌的组装体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材料学著名期刊ACS Nano今年第8卷第1期上(2014, 8 (1), 827–833,SCI一区,IF=12.062)。该研究通过对乳化剂种类、浓度、卟啉种类、溶剂挥发速度等参数的调控,影响卟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乳化剂疏水链段与卟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设计调控组装体的形貌及分子堆积方式,获得不同的组装体。采用卟啉组装体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现出良好的尺寸、形貌(分子堆积方式)依赖性。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普适性,理论上只要是油溶性超分子均可以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组装获得纳米材料,调控组装基元之间不同的弱相互作用获得不同形貌、功能的组装体,必将开拓超分子卟啉组装体的应用领域。

      李林松课题组基于量子产率接近100%的核壳结构量子点构筑高效高亮深蓝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把深蓝色区域QD-LEDs发光亮度和效率提高到了可与OLED相媲美,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2014, 24 (16), 2367–2373;SCI一区, IF=9.765)。该研究通过采用“低温成核高温壳层生长”的方法首次合成了量子产率接近100%、荧光范围可覆盖400 ~ 470 nm范围的ZnxCd1-xS/ZnS核壳结构量子点。该方法合成的量子点不但拥有高稳定性、高色纯度(半峰宽小于25 nm)、高量子产率等优点,而且还适用于大量合成,实验室一次可合成~37 g。采用该方法合成的ZnxCd1-xS/ZnS量子点构筑的深蓝色发光二极管最高亮度达到4100 cd/m2, 外部量子效率达到3.8%,该结果兼顾了亮度和效率,为以量子点为基础的蓝紫色照明和显示等相关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