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古枣林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800年古树依结枣

12.03.2016  14:21
村里的道路绕着枣树而建,不少村民也以枣树为生。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村里的道路绕着枣树而建,不少村民也以枣树为生。

  □记者周广现文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丨“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在灵宝市函谷关附近的黄河岸边,13万亩枣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其中,超过100年的古枣树就有34万多棵。

  房绕枣树建,人靠枣树生,由于灵宝古枣林在生产、军事、生态及文化上都有极高的价值,在去年底的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中,灵宝古枣林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绵延20多公里,百年以上古枣树有34万多棵

  3月8日,大河报记者来到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岛,半岛几乎就是一个枣园。

  早春时节,枣树上光秃秃的。枣树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枣树林,分布不那么整齐;另一部分是近二三十年栽植的枣林,排列相对整齐。

  记者走到一棵古枣树旁,只见枣树分出3条大枝干,枝干里边已经糟了,但树冠依然庞大。“这棵树的树龄至少有500年,现在结500斤枣没问题。”灵宝市农业局副局长毋冰说,灵宝古枣林主要分布在著名军事要塞函谷关周边沿黄河的几个乡镇,从西边的故县镇、阳平镇、西阎乡、函谷关镇一直到大王镇,绵延20多公里,而且100年以上的古枣树就有34.7万多棵,其中,大王镇就有33.5万多棵。

  可是由于函谷关战争频发,再加上三门峡大坝的修建,不少古枣树被损毁或被淹没。近年来,由于灵宝大枣日益受到市场宠爱,枣农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灵宝大枣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3万亩,年产鲜枣9700多万公斤,可制干枣3200多万公斤。

   灵宝古枣林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灵宝市的文化保护学者张怀生说,灵宝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枣产地,与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灵宝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别是黄河沿岸多为沙质土壤,有肥沃的泥沙土质和浑浊的黄河水做底料,使得灵宝大枣“一枝独秀”。

  灵宝大枣果大、皮薄、核小、肉厚、味道鲜美,连鲁迅先生也被折服。《鲁迅西行记》中记载,鲁迅称赞:“灵宝大枣品质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著名作家、翻译家曹靖华也曾写诗:“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在灵宝当地也流传着“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每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顺口溜。

  “灵宝大枣不但是重要的食物,其生态、军事、旅游文化价值也不小。”张怀生说,有林业专家做过调查,一棵3米多高的枣树,其根系可延伸十几米,水土保持功能强大,而且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不流失。

  灵宝古枣林地处函谷关附近,不仅为军队提供了栖息场所,大枣也是士兵的重要食物,其军事价值不可低估。

  作为国际上现存最大规模的经济类果树,灵宝大枣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是通过根生苗直接繁殖而后代种性不发生任何改变,这与一些树种需要嫁接保持种性完全不同。

  “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大规模地保存下来,其生产、生态、军事、文化价值都非常高,这是灵宝古枣林能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主要原因。”我国著名农业技术研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瑞法说。

   树龄800年的古枣树,现在依然能结枣

  街道旁是古枣树,房前屋后是古枣树,连厕所旁也是古枣树,这是记者在大王镇后地村看到的。街头很多古枣树都用砖围了起来,有的还挂了保护牌,其中一棵古枣树的保护牌上显示树龄800年,而且现在还能结枣。

  不仅如此,在后地村记者还看到一个有趣现象,这里的房子和院子都不规则,都是绕着枣树建。“我们这儿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绝不允许任何人毁坏枣树。”后地村支部书记樊国正说,村子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三门峡大坝时迁移过来的,当时这里就是一片古枣林,由于自然和战争原因,一些枣树被毁坏了,村民就在没有树的空地上建,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一所横平竖直的房子。

  “我们把枣树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是因为我们以枣树为生。”村民苏秋苗说,她家共有33亩枣树,其中冬枣树23亩,普通枣树10亩,这10亩中有4亩是古枣树。

  普通枣树每年能收鲜枣两万多斤,晒干后能收干枣8000多斤,干枣价格每斤一般在5元以上,这样一年能卖4万多元。以前,枣农都是把摘下来的鲜枣晾晒,如果遇到雨季,很多鲜枣都坏了,损失惨重。前些年,国家鼓励枣农建烘烤房,枣农每建一个烘烤房,国家补助1.7万元,采用烘烤方法制作干枣“几乎没什么损失”。

  苏秋苗说,现在他们家又种了23亩冬枣树,冬枣的采摘期比较长,从9月上旬开始一直到10月下旬结束,游客可以到枣园里随便采摘,随便吃,如果带走的话,每斤12元,每年8000多人来采摘,能卖10万元左右。

  “大王镇以大枣为生的农户将近30%。”镇干部种凯明说,“靠枣吃枣”,特别是灵宝市古枣林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后,当地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严格保护这片古枣林,严禁破坏与砍伐,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种植、烘烤、旅游配套建设等方面给枣农提供支持。目前,农业部共公布了3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63个项目入选,灵宝古枣林是河南省唯一入选项目。

   读新闻长知识

   历史上的灵宝大枣

  枣由古代的酸枣驯化而来,据《三国志》记载,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灵宝当地就大量种植大枣,五谷歉收的情况下,大枣还是士兵吃的军粮。在宋朝时,大枣已成为当地主要名土特产之一。据《灵宝县志》记载,在1915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灵宝大枣获得了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