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9.06.2015  13:4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3月10日在温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温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县、生态宜居县、太极拳文化县,以十大工程建设为重要举措,强力攻坚,持续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32.9亿元,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3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7元,分别增长9.3%和10.1%。
        (一)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491项行政审批类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依法压缩310项,行政效率全面提升。强力开展社会综合治税,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68.3%,居六县(市)第1位。持续推行按病种付费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信息化和医联体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规划执法得到加强。
        (二)项目攻坚实现突破。 全县新引进外来项目29个,总投资112.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超5亿元项目5个,超10亿元项目2个。“双十亿”项目柏元新型材料、金德福食品进展顺利,祥曌精密薄板、品正食品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凯创重工、恒信机械等51个项目建成投产。争取政策性项目43个,到位资金1.37亿元,居全市前列。全县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2亿元,为我县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利税65亿元,分别增长14%和16%。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加快。纬七路、经七路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纬三路东延、纬四路等3条道路基本建成。产业集聚区顺利通过“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考核验收,全省排名由63位上升到53位,发展指数居全省第25位、全市第2位。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革制鞋三个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增长15%。万隆精铸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我县企业上市零突破。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福沃重工、兰兴电力两个院士工作站。省级科技成果鉴定通过4项。成功申报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6个。
        (四)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温县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小麦新品种平安9号、金地828、温麦28,玉米新品种豫安5号通过省审。小麦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封顶。粮食高产保持全省领先。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58.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01.8公斤,平安种业玉米超高产攻关田亩产1031公斤,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建立怀药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开展铁棍山药检测、统一包装销售、防伪二维码发放一站式服务,规范了市场秩序。“温县铁棍山药”驰名商标进入工商总局审批环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温县铁棍山药文化节。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北冷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农村探索实行了市场化保洁机制。完成了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道路建设。北冷三农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黄庄三农服务综合体开工建设,建成了10个农资服务中心、2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和6个乡镇站、10家农机服务中心,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 编制完成了《温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特色商业区建设启动实施。《温县特色商业区空间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规》通过市级初审。子夏商务中心项目正在协调项目用地。积极与中广国际公司、河南大象影视公司洽谈中广国际太极影视小镇、司马懿益智文化园项目。传统服务业健康发展。金太极、胖发祥等大型商场健康运行,盛弘尚都扩建、凤凰城二期扩建稳步推进,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完善了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新增大型营运车辆1000余台。服务业新业态蓄势待发。启动编制《温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和《温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8.8亿元,增长10.18%;上缴税金4149.9万元,增长31.13%,金融业活力持续增强。
        (六)太极拳事业健康发展。 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太极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演武厅、接待中心、王廷文化广场建成投用。陈家沟老村改造、太极拳大师武馆等一批根文化、拳文化项目正在洽谈落地。长兴大街、沿黄大道、王廷大街竣工通车。陈家沟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太极拳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扎实推进,和式太极拳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组建太极拳表演队代表河南赴泰国开展“河南泰国文化年”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七)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老城区建管不断加强。西关菜市场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祥云街等道路改造。完善了公厕、护栏等市政设施。新增天然气用户5000户。对城区夜市摊点、占道经营等进行综合整治,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黄河路东延工程基本完成。法院、公安局等单位业务用房主体工程竣工。规划了上作、前东南王两个新市民社区,建成可容纳8000户2.2万人。上作安置小区、振兴安置小区正在施工建设,子夏保障房小区即将投用。春城华庭、新东未来城等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5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建农村公路25公里。完成了2个省级生态村和9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陈家沟成功入选河南省“十佳最美乡村”。温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
        (八)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水系建设稳步推进。环城水系北渠、济蟒截排治理、引沁干渠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环城水系东渠、南渠开工建设。绿化任务圆满完成。完成了建兴大街、纬一路北侧、王廷大街南段、司马大街南段、滩区经济林、滩区原料林更新等绿化任务,绿化面积达1.5万亩。环境保护扎实有效。严格新上项目环评审批,完成了9家企业重点治污工程。垃圾处理厂二期、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用。开展了蓝天工程、清水利剑等专项行动,取缔“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41家。
        (九)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整合各种资源,投入12亿元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筹措资金7355万元,实施了一中新校区续建、职教中心新校区三期和43个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拨付资金4380万元,提高了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位居六县(市)第2位。投入资金2.5亿元,用于发展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选址、规划已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在县乡村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和太极拳“六进”活动,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拨付资金1.85亿元,提高了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和城乡低保标准。拨付资金5350万元,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40家农村幸福院。拨付资金1283万元,支持创业就业工作,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120人、再就业28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5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2%以内。整合资金2.27亿元,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土地整理、小农水重点县、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落实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筹措资金5929万元,实施了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拨付资金2395万元,用于拥军优属工作。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纳入农业保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农民工工资清欠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拨付资金3564万元,扎实推进平安温县创建,公众安全感指数排名居省市前列。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温县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
        此外,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气象、粮食、移民、档案、史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功凝聚智慧,奋斗伴随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温县发展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换档效应凸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缺乏大企业、大项目引领带动。二是要素制约日益加剧。土地、税收等政策更加严格,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三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太极拳、铁棍山药等品牌知名度虽然不断提升,但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在经济下行态势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刚性支出增多,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干部作风有待提升。一些干部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敢担当,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还不适应。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要深入研究重大项目和重大措施,科学编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引温县未来发展。要继续深化改革,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要持续抓好十大工程建设,凝聚力量推进重点项目,提升科学发展水平。要持续抓好环境建设,用优美的生态环境、顺畅的体制机制、高效的行政服务赢得机遇、加快发展。要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就一定会把温县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认真把握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突出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突出风险防控,千方百计提升发展水平,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15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职责、机构整合,完成工商、质监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类事项,全面推行“三集中、三直接”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不断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产业集聚区、城区设立办事处,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在黄河路以南设立社区居委会,消除管理盲区。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社会综合治税,规范税费基金征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开展医联体试点工作,探索实施保险机构参与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同时,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文化、户籍等各项改革。
        (二)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强化项目支撑带动。 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招商引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保持招商热情,创新招商方式,力争新引进项目5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超10亿元项目2个。转变招商方式。尽快由主要靠优惠政策招商向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改进政府服务,更加注重以商招商、环境招商,更加注重集群式、链条式产业招商,更加注重以招商促产业提升、促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招商引资新的吸引点和竞争力。突出招商重点。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科学进行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工业方面,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开展招商,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信息化方面,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技术运用等开展招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提升效应,促进信息化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管理、行政办公、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农业方面,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铁棍山药产业提升、三农社会化服务等开展招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业方面,围绕太极拳开发、特色商业区建设、电子商务等开展招商,积极发展新业态,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城乡建设方面,围绕老城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招商,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社会事业方面,围绕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等开展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发展。提升招商质量。着力招大引强,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和央企省企、行业龙头企业的沟通对接,积极引进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发挥省财政直管县优势,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补助和转移支付资金,重点争取国家对城镇化、社会事业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省级以上政府设立的经营城市、社会事业方面的基金。探索运用PPP等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项目攻坚。强化“大项目引领、好项目带动”,继续实行项目观摩、督导考核、项目例会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力争1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6亿元。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工业发展效益。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引领产业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制高点。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推进“争快晋星”工作,加快创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和“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实行重点项目分包责任制,及时解决项目突出问题。持续开展达产增效活动,帮助停产、低产企业尽快投产达产,对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依法进行处置。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产业集聚区消防中队,实施道路管网、交通标志、绿化亮化等工程,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完成企业服务平台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涉企部门进驻产业集聚区,为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对经营管理、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产品向高端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骨干企业。筛选一批具有引领产业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重点进行扶持,加快培育产业龙头和“十强十高”企业。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扶持政策,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指导服务,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安排工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力争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继续开展“县长质量奖”评定,帮助优势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全省质量诚信工业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筹集转贷资金,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继续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服务机制,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四)巩固农业传统优势,打造农业特色品牌。 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县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机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作出示范。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围绕《温县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改革重点,努力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用附属设施差别化用地管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涉农资金,实施田间工程、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持续推进高产创建,集中财力、物力打造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力争尽快实现吨半粮发展目标。依托农业科研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开展超高产攻关与示范,争创全国新纪录。建设黄庄、番田两个三农服务综合体。加快小麦博物馆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提升农业科研水平。安排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整合全县育种家队伍,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对缩短铁棍山药轮作期进行课题研究,提升铁棍山药种植效益。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温县设立研发中心和育种基地,增强联合攻关能力,加快培育小麦等新品种。2015年,力争1-2个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小麦种子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工建设国际山药物流交易中心,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广标准化种植,对全县铁棍山药种植进行GPS定位,实施铁棍山药种植全程电子化监控。发挥“温县铁棍山药”证明商标品牌保护作用,规范市场秩序。规划建设四大怀药种植基地等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保持铁棍山药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四大怀药和中草药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特色商业区。完善路网、供排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地项目抓开工,推动子夏商务中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运作项目抓落地,完成好又多子夏商贸城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中广国际公司、河南大象影视公司的沟通对接,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引导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线上线下联通、虚拟实体结合,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项目。鼓励工业产品采购销售、农产品流通、商业服务应用电子商务,支持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开展面向公众的电子商务服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作法,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选择试点村开展试验,培育先进典型,逐步在全县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导县外股份制银行来我县开办业务,推动县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互联网金融为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灵活的金融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开工建设海旺弘亚国贸城项目,加快盛弘尚都扩建、凤凰城二期等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温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我县商贸物流业上档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六)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发扬光大太极拳事业。 太极拳是世界级文化品牌。按照“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工作思路,努力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级层面,更好地争取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撑。大力实施项目支撑。做好项目的创意策划和规划布局。完成杨露禅学拳处改复建和陈家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陈家沟老村改造、家庭武馆等项目。继续推进太极文化生态园和太极国际旅游养生基地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接洽一批项目入驻陈家沟。大力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持续推进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争创陈家沟太极拳中国驰名商标。深入开展太极拳理论研究,举办太极拳高端战略研讨会。加强陈家沟太极拳人才库建设。持续推进以太极拳“六进”为主要内容的推广普及。组织陈家沟太极拳系列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大力发展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整合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促销和旅游监管,提升景区人气,增加旅游综合收入,做到旅游与开发相互促进。进一步营造太极拳发源地的文化氛围。依托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宣传太极拳文化,扩大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的深度宣传。
        (七)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城市建管力度,持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强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城改造、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推动城区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基层组织的主力军作用,谋划、包装、实施一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城区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为群众修好脚下路,点亮门前灯。在规模较大的居民社区启动集中供暖。加快推进人民大街南延拓宽改造。加大城区绿化密度,提升绿化档次,增添绿色景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慈胜公园建设和太极园改造,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对黄河路、太行路、司马大街、子夏大街重要节点进行改造提升。坚持疏堵并重原则,合理规划设置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实现划行归市、进场经营。新建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完善市政设施。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构建“大城管”机制,保持“双违”治理高压态势,为城市建设拓展空间。加强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三种经营”的综合治理,规范城市秩序,改善城市形象。推进城区联动发展。实施新城区郭熙大街、清风路、工业路等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启用产业集聚区供水厂,启动南水北调水厂建设和城区供水排水管网改造。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110千伏城区变电站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新市民社区试点建设,重点抓好上作和前东南王新市民社区建设。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保障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污水处理、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农村卫生保洁服务,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持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到年底,全县行政村40%以上成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20%以上成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完成温沁路改建、老温孟路改造、3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3座危桥改建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4.3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温县。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将持续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打造“水清、树绿、天蓝”的生态环境。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完成荣蚰河南段续建工程(环城东渠)、蚰蜒河西段配套工程(环城北渠)和老蟒河城区段续建工程(环城南渠)。实施环城水系道路、绿化等工程,着力构建渠相连、路相通、林成荫的生态网络体系。开工建设陈家沟引水二期工程。启动引黄调蓄(生态湖)蓄水工程和沁河温县段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围绕焦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标准完成8000亩造林绿化任务。完成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产业聚集区生态屏障、滩区工业原料林更新、滩区新植薄皮核桃及经济林、移民区东堤等景观绿化。完成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沿线两侧林木更新。完成重点农田林网绿化和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林网建设。完成14个美丽乡村绿化和2个省级生态村、4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履行环评程序,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持续开展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完成大江公司等9家企业治污项目。加强环境监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采取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深入宣传新《环境保护法》,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群众急需实用的事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工建设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完成9家农村幸福院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逐步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开工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启动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项目,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促进高质量创业就业。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着力提升五大基金保障能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一中和职教中心新校区续建工程,完成20个农村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和县直第三幼儿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健康发展。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力争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打造温县教育品牌。整合项目和资金,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中心、健身场所的建设和改造。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免费放映电影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切实改善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加快推进一中老校区改造利用,启动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完成招贤乡、温泉镇卫生院病房楼扩建和3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优生优育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创新社会治理。严格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动社会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温县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赋予新使命,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扎实开展“四学四讲”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打造思想解放、创新发展的政府。 主动适应新常态、新政策、新要求,摒弃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新常态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善用市场机制手段,靠市场运作项目,靠经营滚动发展,以思维方式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创新,以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加快发展。
        (二)打造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的政府。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打造担当有为、务实重干的政府。 倡导勇于担当,摆脱换挡焦虑、克服本领恐慌,突破守摊子、保位子观念束缚,敢抓敢管、敢闯敢干,主动作为、善作善为,时刻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务实重干,以踏石留印的精神、抓铁有痕的劲头,少说多做、说到做到,真抓实干、勇争一流,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
        (四)打造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政府。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紧盯发展目标任务,围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层群众,积极作为、优质服务,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行政效率效能,不懈怠、不松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用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助推温县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打造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府。 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决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执纪问责,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岗位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钱,扎紧制度笼子,防范权力越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持倡俭治奢,驰而不息遏制四风;加强监督,管好公帑,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更多资金用于民生、用于发展。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神聚力,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在建设富强温县、文明温县、平安温县、美丽温县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重要词语解释


  1、医联体。 指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分为城市区域医联体、城乡医联体、县乡一体化医联体、专业医联体及其它形式医联体。
  2、“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 十五小”污染企业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法炼汞、土法炼砷、土法炼焦、土法炼油、土法炼铅锌、土法炼硫、土法选金、土法农药、土法漂染、土法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企业。“新五小”污染企业是指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
  3、“三集中、三直接”行政审批运行模式。 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力向服务窗口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在中心窗口一次性直接受理、一站式直接办结、一个口直接缴费。
  4、PPP模式。 PPP即Public(公共)—Private(私人)—Partnership(合作伙伴关系)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是PPP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5、“十强十高”企业。 十强企业,指上年度纳税在全县前10名的工业企业。十高企业,指10家高成长性企业,即发展态势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项目支撑,具有良好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十强十高”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
  6、互联网金融: 指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等金融相关服务的金融业态。
  7、四学四讲。 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系列活动成果,实现干部教育的常态化,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温县科学发展水平,推进“富强温县、文明温县、平安温县、美丽温县”建设,县委决定2015年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学理论、学宪法、学党章、学本领,讲政治、讲法治、讲责任、讲实践”活动。

 

尹弘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度汛
尹弘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全力以赴审计厅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 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审计厅
河南积极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省市县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同步审计
按照审计署关于“聚焦对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厅
2020年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汪中山同志作大会主题报告 胡汉阳同志主持会议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