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2019阳光体育运动会花絮(1)
动力土木院,架连港珠澳
“哇!快看!”随着一阵阵惊呼声和拍掌声,一座高大的港珠澳大桥在蓝色的“波涛”中建起。这是郑州大学2019年阳光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现场,来自各个学院的方阵造型各异,花样百出,而土木工程学院展示的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更是吸睛无数。
身着蓝色院服的49名男生携着道具,昂首挺胸地大步前进。行至主席台前,一部分方阵人员便在起点和终点举起由海报打印而成的珠海、香港与澳门标志性建筑。同时,负责架桥的成员迅速从三侧开始拼接大桥的主体部分,而他们的周边正被激荡的“海洋波浪”包围。随后,一艘橙红色的轮船从中部进入,游走。“国之重器”振华30压轴出场,港珠澳大桥终于顺利竣工。
据土木工程学院的钟兆源介绍,三月初,同学们就开始了方阵创意筹备工作。敲定方案后,制作工作仍困难重重:桥面材料的选择、固定拉索的筛选、“振华30”的打造、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权衡、道具的损坏和修补……他们牺牲了课余时间,一钉一锯,亲力亲为。历经近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和修改,大家终于打造出这一座世界级的港珠澳大桥。
“大家花了很长时间构思,都是人力所为,虽然过程艰辛,但是打造出来的效果很令人欣慰。”钟兆源对学院开幕式获得好评感到欣喜,也期待学院在接下来的竞技中的精彩表现。(徐杭艳 梁悦琦)
信工法宝齐上阵,一簇“红心”映中国
本源体育场中,一簇簇红心形气球升空,现场一片惊呼声。49位同学将自己手中的红丝带连接,用身体拼出了中国地图的形状。随后,他们将手中的红心形气球放飞。地图的中间有两个机器人偶拉着横幅,方阵的上方两架无人机紧紧跟随,为方阵“护航”。
此次郑州大学阳光体育运动会正值中国建国七十周年。“49个人拼出中国地图,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放飞的心形气球象征着中华的腾飞,每个人手中的红丝带勾勒出祖国的版图,象征着信息工程学院师生愿为国家筑长城,保卫祖国信息的远大志向”,方阵负责人郑向阳介绍道。
“中国地图并不是一个很规则的图形,在每一次训练之中大家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总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田宗威解释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方阵的每一位同学都被编上了相应的序号,按照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形式排列队伍,经过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微调,最终在没有坐标系的地面上练习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无人机”、“机器人”是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大特色。据了解,信息工程学院设有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科学是其重要研究方向。“‘无人机’与‘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很好的展现了我们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追求卓越、学习强国的目标。”(王永祺、马辰睿)
初尝守夜经历 “软件号”花车庆贺建国70周年
“快看!那艘‘大船’,上面有国旗、还写了建国70周年......”
“那是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软件号’啊!”
开幕式上,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的教职工方阵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主席台,在他们的身后,学院国旗护卫队队员手举一面4×6米的巨幅国旗昂首向前。在最后的是手持翻花的学生方阵,呈现从内到外“黄、红、蓝”的三层同心圆,又逐渐变成“@”符号,与“画出同心圆,@最初心”的口号相照应。
在学生方阵前,“软件号”花车正缓缓前行。据了解,“软件号”由雕塑、建筑、国旗三个部分组成,花车整体采用kt板、壁纸、手绘图片和泡沫板等材料,花车上的建筑——二七塔、郑大钟楼、重载火箭、复兴号、墨子号采用角铁、扁铁、彩绘板泡沫板等材料,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历经半个月完成。花车上的数字“70”、“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及车头的红色立体字“求实担当 建设一流”都体现了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全体党委、师生对祖国的热爱与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运动会前夜,近十名来自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学生会的同学在副会长、16级李晨冰的带领下,在帐篷里过了夜。经过这次经历,李晨冰表示,他深刻感受到了在负责重大活动时的责任之重,虽然身心疲惫,但收获到的惊呼声和赞美声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很荣幸能有这样的经历,也很高兴为校运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王欣怡 党梦薇)
舞龙舞狮:体院学子秀本领
“气贯长虹!意气风发!体育学院运动员代表队正踏着朝阳,激情豪迈地向我们走来……”伴随着播音员的讲解,观众席传来了阵阵欢呼与掌声。只见两条金色龙与两只金色狮子在体院学子的控制下“跳跃”着进入会场,在龙与狮子的包围中,数十位身穿白色衣服、手拿球类道具的体院学生也缓缓进入会场。
行进中的方阵变换着队形,最开始的矩形随“龙”的轨迹逐渐变为内外两圆,体院学子也在展示中不断加入新的表演元素。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充分彰显体育学院的体育特色与竞技精神;舞龙舞狮象征龙马精神,体现出龙腾虎跃的体院气质;体操与武术的呈现则代表着郑州大学体育项目开展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帅气的玩球动作、欢快的舞龙舞狮表演、惊艳的体操表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喝彩。
据悉,为了不耽搁某些方阵人员校运会裁判的培训,体育学院方阵人员早上六点便开始训练,晚上九点以后仍要继续。一个月披星戴月的训练,只为让开幕式中短短两分钟的表演尽善尽美。“感谢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他们真的是辛苦了!”体育学院方阵负责人郭战磊动情地感叹道。(王昕宇)
电气姐妹亦师亦友 铅球包揽冠亚军
在铅球比赛的冠亚军领奖台上,分别站着两个身穿红蓝相间的电气工程学院院服的女孩。在掷铅球小小的场地上,一个是稳如泰山、胜券在握,一个则是女神的外表下隐藏着超强的爆发力。她们两个人就是2017级的刘萌和2015级的陈悦然。
四度参加校运会铅球比赛的陈悦然用亚军完美地结束了自己的校运生涯。在最后的角逐中,陈悦然保存了良好的体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推出铅球,大长腿与高马尾的她轻松拿下铅球场一方小小的天地。“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校运会,去年的我是冠军,即便今年得了亚军也不遗憾,因为冠军是我徒弟!”她笑着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刘萌,“这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也是我最好的训练伙伴。”
尽管今年是刘萌首次参加校运会铅球比赛,她却看起来经验十足,面色轻松地三次掷球便拿下冠军。同属电气工程学院,她与陈悦然的结缘却并不起源于铅球。“当时是篮球队招新,陈悦然带我进了电气的女篮,但就在篮球队的训练中,她发现了我的铅球特长就开始引领我训练,”刘萌笑着说,“最有意思的是,因为我俩鞋码一样,我没有铅球专用钉鞋,今天的比赛还是我穿着她的鞋,她没有穿专门的鞋。”两个女孩搂在一起笑成一团。
“电气工程学院一直就有重视铅球的传统,”刘萌说,“在比赛前会有专门的体育教练会训练俯卧撑、拉力带等肌肉运动。”这也是她们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袁悦 赵晨琰)
竞技场上的别样趣味:谋略布八方 团结捧圆月
“191……192……193……”后勤集团的老师们一边齐声计数,一边拉着雷霆鼓的把手,一掂一掂地控制着球的运动。“还有最后十秒!”“突破两百大关!”随着裁判员报出204个掂球数的漂亮“战绩”和老师们激动的相拥欢呼,“众星捧月”比赛项目圆满结束。
“众星捧月”这项比赛今年首次出现郑州大学校运会上。就像它令人眼前一亮的名字一样,这一新增项目和赛场上大多数残酷的竞技项目有所不同,比拼之外,更具趣味。
由于各队伍都是第一次参加该项目,在比赛之前,大家对“众星捧月”的了解都只停留在秩序册中两三行字的描述中。当真正接触到“雷霆鼓”和“弹力球”这两个大家伙时,大家的脸上都难掩兴奋。
现场,每组9名队员中,4男4女八名队员各拉一个雷霆鼓的延长把手,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控制掂球。剩余的一名队员则需要在比赛开始时将活力球放在鼓的中心,若比赛过程中失误落地,还要及时捡起放回。“每支队伍都有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和两分钟的比赛时间,掂球次数多的队伍名次列前。”裁判高声强调。
准备环节过后,大多数队伍都通过观察别人和亲身尝试找到了自己的战术,“我们女老师负责稳,拉着把手不用力,球往哪个方向去了,哪个方向的男老师就用力。”郑州大学后勤集团工会孙桂梅老师分享道。因此正式比赛过程中,各队伍都配合密切,表现不俗,“不要想着光凭力气把球掂起来,而要想着利用弹性把球掂起来!”一旁观战的老师总结说。
通过分组比拼,最终商学院教工队伍以207次的成绩问鼎,后勤集团和一附院紧随其后。仅一轮比赛即定胜负,队员们有些意犹未尽,“我比较喜欢这个项目,因为它振奋人心,很有团队精神。”基础医学院负责人纪晓琴老师笑着说。(傅佳礼 田馨茹)
垒球投掷夺冠,秘诀竟是“羽毛球”
右手颠两下球,眼睛紧盯二十几米开外白色画布上的最中心的圆圈,身体向前一跃,紧握垒球的右手向上抬起,划出一个有力的弧度。随着垒球的掷地,“哇!四分!”,其他参赛的教职工纷纷发出惊叹之声。4月11日下午两点半,教职工垒球掷准女子组决赛正在本源体育场内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位高分得主穿着红色格子衬衫、蓝色牛仔裤,低调地戴着墨镜,在知道得分后,微微一笑,默默退出比赛场地。这位老师就是来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刘景梅老师。
今年是刘老师第四年参加校运会比赛,在前三年的比赛中,她依次取得第六、第三、第二的成绩。今年,刘景梅老师突破自我,凭借着稳健的身姿和从容的心态夺得冠军。
因为目标位置距起点有二十几米远,很多女教师臂力不足,没能将垒球掷进圆圈。刘老师坦言:“我在比赛前并没有准备什么,只是平时爱好打羽毛球,锻炼了臂力,垒球投掷的时候就能把力度把握好。”刘老师本人也是一位内科医生,平时工作繁忙,有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她把运动看做是一种放松自我的方式。
“平时院里组织的的运动会,刘老师都会参加,常常得名次,她可是我们院的骄傲。”同刘老师一同前来的郝志伟老师介绍道。
当刘老师被告知得了冠军后,她笑着说:“享受比赛过程就好,成绩多少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党梦薇 王欣怡)
民国风、汉服齐上阵,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书法学院。”主持人播报声毕,53位同学缓缓走到主席台前。三位身穿黑色民国装的男生走在前阵,身后是一身运动装的院系老师们。走在方阵末尾的是清一色的女生。她们捧着书本,上身蓝衣下身黑裙,一副民国女学生的模样,在主席台前围成一个方形。
方阵刚站定,方形中就出现一位红衣女子,她身穿汉服,一身长裙,伴着微风翩翩起舞。她挥挥衣袖刚要起舞,全场就欢呼声四起。四副书卷随着她舞动的节奏逐一展开:“爱国、敬业、崇德、尚义”,展现了书法学院独有的风采。
古风古韵的方阵表演,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观众席上掌声不断,有人挥舞着五星红旗,还有人高呼“好美”。
书法学院辅导员张珂是方阵中唯一一位女老师,也是书法学院唯一的女老师。“我们院是郑州大学最年轻的教学院系,我们就想把我们的朝气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张珂介绍说,“并且我们专门将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对文艺工作者的八字要求书写下来,展现给全校师生,希望借此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宋瑞雯)
热闹校运会的背后:一腔热情一肩使命 守住黑夜冷清
校运会前夕,本源体育场四周比往常多出了三十多顶彩色帐篷。白天,帐篷前挤满了人。晚上八点后,热闹减退,人群陆续散去。而有些人仍在帐篷里外忙碌着,守着学院的物资,坐好晚上这班岗。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守夜人”。
雨日刚过,夜间的寒冷是守夜人要克服的首要困难。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学抬来了跳高垫当作床,又搬来了被子。物理工程学院的大本营内放了一台“小太阳”,有的人披上了军大衣,但更多人还是穿着单薄的院服,从第一天天黑守到第二天清晨六点半。为了打发漫长的黑夜,物工的同学拖来了音响,拿来了大喇叭,“我要听爱情转移!哥来一个!”“曼晴!女神!好听!”离物工大本营十米外,就听得见歌声和喊声。
对于他们来说,守夜是一种不变的传统,更是一种责任的传承。4月12日晚,法学院大本营里的守夜人,正在打一通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连接了四代守夜人的视频电话。“今时今刻,恰如彼时彼刻。”正在西藏支教的14级学生会主席宋健在视频那端感慨道。
又是一年校运会,过去被学长照顾的学弟学妹们,如今已可独当一面,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向学长分享自己的成果。视频中,大家聊学生工作,聊保研考研,聊支教的故事,聊此时的感受,聊不久的将来,由衷的欢笑,情感的共鸣,给寒冷的黑夜增添了几分暖意。 (崔馨戈 傅佳礼)
给力运动健儿:旅游管理学院手写400余张加油稿
在本源体育场外旅游管理学院的“大本营”里,1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刘海雯从抽屉中抽出一张又一张画有精美插画的加油稿半成品,她负责用彩色马克笔在每一张纸上写下“旅游管理”四个大字,然后递给坐在自己左手边的下一位同学。
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精心制作手写加油稿,是旅游管理学院参加校运会的传统。每张加油稿都由10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学院学生会学术部进行原创加油稿创作,宣传部组织学生进行插画绘制,并征集一批擅长书法的志愿者进行誊写,校对后交由广播站播音员进行播报。
校运会期间,工作人员要制作出400余张这样的加油稿,平均每天每个工作人员要工作6至7个小时。“运动员虽然不能看到这些精美的加油稿,但是能知道背后有我们在加油打劲儿,”刘海雯说,“纸轻情意重,让我们院的运动员感受到温暖,这就是我们的期望。”
旅游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韩伟健说:“虽然是简单的纸和笔,但它不仅体现了旅管人对运动员的鼓励,而且与电子版和打印版相比,它的纪念意义更大。”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制作精美的加油稿,展现旅游管理学院良好的精神面貌。(许何樱子 吕舜)
旱地龙舟首次亮相校运,成“表情包制造机”
“左!右!左!右!”参加比赛的职工们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用尽力气喊着口号冲过了终点线,腿间黄色的充气龙舟随着前进的步伐摇头摆尾,运动员们脸上的表情也脱离了控制,扭曲成了一张张龇牙咧嘴的表情包,惹得观众席上笑翻一片。
4月12日上午,“旱地龙舟”趣味项目在郑大校运会上首次亮相。教职工们以脚为桨,以身为舵,跨坐在五颜六色的充气龙舟上。一声哨响,田径场和观众席瞬时沸腾起来,有些默契满满的队伍喊起响亮的口号稳步向前,有的队伍却跌跌撞撞,腿间的龙舟像是活了一般,脱离了运动员们的控制。比赛在热火朝天的口号声、加油声和笑声中落下了帷幕。
场下准备比赛的队伍也是欢乐满满。运动员们一群一群地围成一圈商量比赛的对策,“跑得快的人在前面!”“咱们一定要一齐用劲!”各种讨论“战术”的声音不绝于耳。不时地还有神神秘秘咬耳朵说小话的老师,显然是在“密谋”着制胜绝招。郑大一附院想到了快到终点时就把龙头抬起来扔出去的招数,“因为比赛规则是只要龙头过线就算结束了!”一位身着粉衣的女老师为这个秘诀笑得颇为春风得意。
“旱地龙舟”赛没有竞技项目的硝烟味道,而是让教工们借此机会团结协作,放松身心。郑大一附院的周厚亮老师笑得很爽朗:“不管赢不赢,参加一次比赛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放松心情,我们都玩得特别开心!(赵晨琰 袁悦)
《国际歌》响亮激昂,“国际号”乘风破浪
伴随着热烈激昂的《国际歌》旋律,“国际号”高铁大模型缓缓“驶”过主席台,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独特又振奋人心的开场。
今年,国际学院玩出了“新花样”,“复兴号”高铁、仪仗队、军乐团在开幕式上齐亮相,充分展现了国际学院的特色与创意。身着黄色裙子,手拿红色花瓣,国际学院仪仗队员们摆出了一朵花的形状。紧接其后,军乐团奏响《国际歌》,气势不凡,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正在此时,几名同学在大高铁模型里操纵着方向与速度,引领着“高铁”向前移动。
国际学院军乐团与仪仗队开幕式表演已传承了六年,今年为了开幕式,国际学院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训练。与去年的大汽车模型不同的是,今年国际学院用上了“国际号”高铁大模型,在对比中展现科技的发展和与“国际”的接轨。
国际学院的潘冠臣是军乐团的一员,她坦言:“训练很辛苦,但是穿上军乐服、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奏响《国际歌》的时候,我不仅为自己是名中国人而骄傲,更为我们能跟国际对接、与世界共同繁荣而骄傲。” (马辰睿 王永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