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鼠基金未遭用脚投票 危机公关或存灰色地带

23.07.2014  11:41

  李新江

  “老鼠仓”事件,阵而不痛?

  7月21日,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成,这份备受关注的成绩单从而出炉。而在此之前,基金业接踵曝出基金经理被查,形成了公募史上最大的一轮清理运动。尽管涉案基金公司迅速变更了基金经理,但是这些基金后续遭遇的冲击仍然牵引着市场的视线。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多数涉及老鼠仓的基金并未遭遇严重的“用脚投票”,多数涉案基金经理此前管理的基金,在老鼠仓锒铛入狱之后,依然保证了规模的稳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数据,除了海富通内需热点、海富通国策导向等少数涉老鼠仓基金,遭遇规模较大的赎回之外,其它的诸如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债、上投摩根阿尔法和汇添富蓝筹稳健基本保持了规模的稳定。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传出“老鼠仓”消息的博时、易方达、招商和华宝兴业等,面对的情况类似,最终选择“用脚投票”的投资人并不占多数。

  “反应最敏感的是外资机构,处于风控要求会紧急赎回基金,其它的中资机构只要沟通顺利,基本上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单的赎回。”7月22日,北京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道出端倪。反而是普通散户投资人,面对老鼠仓的反应最小。

  正是基于这种投资人的敏感梯队,基金公司在应对曝出的“老鼠仓”事件时,针对不同的投资群体使用截然不同的应急策略。

  随着这种风险处理模式渐次浮出水面,背后涉及到的灰色地带,耐人深省。

  规模稳定的“老鼠仓”基金

  接踵曝出的老鼠仓案例,一直被认为无论对于涉案基金公司,或者行业来说都可谓“阵痛”。

  但数据却与“预测”截然不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刚刚披露完成的基金二季报发现,遭遇赎回比例最大的为海富通内需热点、海富通国策导向两只基金,海富通内需从一季度末的3.49亿份降至1.71亿份,海富通国策导向从6.91亿份降至4.42亿份,两只基金的降幅均达到四成或五成左右。

  在此前的捕鼠风暴中,海富通一家陈绍胜、黄春雨、蒋征、牟永宁、程岽等五位现任或前任基金经理被调查,成为涉案“老鼠仓”最严重的基金公司之一。

  尽管如此,海富通旗下海富通收益、海富通股票等基金虽然同样有赎回现象,却基本保持了规模的稳定,缩水幅度均在4%以内。

  此外传出“老鼠仓”的还有华夏、博时、易方达、招商、汇丰晋信、海富通、上投摩根、华宝兴业等10余家基金公司。

  根据二季报数据,上述涉事管理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稳定。

  比如欧宝林此前管理的上投摩根阿尔法,二季度期间净赎回2500万份;钟小婧此前管理的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债,同期净赎回200万份,苏竞曾管理的汇添富蓝筹稳健二季度净赎回76万份;尽管同样遭到赎回,但遭遇赎回的幅度却要小得多。

  统计数据显示,罗泽萍曾经管理的华夏优势增长净赎回3亿份,牟旭东曾经管理的华宝兴业多策略股票净赎回4亿份,前者规模过百亿,后者也达到67亿份,因此赎回的比例同样十分有限。

  而易方达涉老鼠仓案的陈志民和招商基金杨奕,或者为主管投研的高管,或者管理机构专户,并无近期曾管理的公募基金,具体的影响无从考究。

  而从申购数据来看,华夏优势增长在二季度期间出现1.6亿元的申购,海富通国策导向和华宝兴业多策略股票等出现近3000万元的申购量,呈现出的市场情绪更难捉摸。

  换一个角度,涉案“老鼠仓”基金的规模稳定,正是营销团队危机应对的成绩。但这份成绩单背后,却有更多的信息耐人寻味。

  机构敏感梯队曝光

  尽管公募基金为面向大众的产品,但是针对不同的投资人,当出现“老鼠仓”搅动投资信心,各家公司有一套不同的应对方式。

  “老百姓最不敏感,可能与对老鼠仓习以为常有关。”7月22日,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道出端倪。

  今年上半年尽管“老鼠仓”频频曝出,但在监管层披露具体案情之前,各家基金公司清一色地否认。

  但对待机构投资人,基金公司则呈现出另一种态度。

  按照北京另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的说法,在公司曝出老鼠仓之后,此前曾有险资投资人前来询问,给出的答复则是“确有此事,但是为个人行为,我们也在配合监管机构,将对其做出重罚”。

  两种不同的信息反馈,反映出基金公司对不同类别的投资人的不同应对策略。

  上述基金公司副总为记者还原了各类机构投资人的风险敏感梯队。

  第一类为外资机构,一旦出现老鼠仓事件,出于风控的考虑,这一类机构会立即赎回相关基金。

  对于内资的机构投资人,上述人士透露,不避讳,正常沟通,仍然可以避免相关机构赎回。

  这里说的机构投资人以保险、企业年金和券商FOF等为主,按上述人士的说法,本身这些机构资金投资旗下的基金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关系,如果沟通到位的话,很少会因为老鼠仓大面积赎回。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而在日常经营中,基金公司会专门针对机构客户的负责人进行定期“维护”,所谓维护即是通过赠送礼品卡和其它现金等值物等,维系与机构投资人的关系。一旦出现危机事件,这种关系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对于许多国内的机构投资人,尽管肩负为客户盈利的目的,但资金最终流向哪些基金公司,仍然是一个很难有量化标准的行为,因此个别人对于机构资金的流向有绝对的主导权。

  而上海一家曝出“老鼠仓”事件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员则透露,该公司在曝出老鼠仓之后,对于机构占比较高的基金背后的险资持有人,为了避免大单赎回,进行了迅速的走访和“维护”,这种维护背后是否涉及贪腐和权力寻租等,都有待监管层进行更进一步查处和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