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钱袋子 今年怎么干(三)

09.02.2017  11:11

淅川返乡创业农民吕志波养好孔雀富一方

      刚过立春,淅川县上集镇皇冠蓝孔雀合作社里已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孔雀园里天天爆满,每天的游客都在3000人以上。”说话的是吕志波,孔雀园的老板,一身朴素的装扮,正蹲在孔雀养殖舍边记录孔雀生长情况。

      今年39岁的吕志波出生于淅川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5岁辍学,外出打工,干过零工,当过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车到云南,见到了吉祥美丽的孔雀,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时,淅川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对回归创业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吕志波想着,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何不自己回家开个孔雀园呢?

      说干就干,吕志波东挪西凑地攒了8万元资金,买回了20只孔雀种苗,在自家楼顶养起来了。

      孔雀来淅,水土不服,养起来颇不容易。屡经波折后,吕志波把家中的孔雀园搬到了山上,让这些精灵有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孔雀也从最初的20只繁衍到300只左右,开启了孔雀致富的大门。

      出身农家,吕志波深知农民土里刨食的艰辛。2012年,已经精通养殖技术的吕志波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带领群众致富。

      在上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吕志波投入500万元,成立皇冠蓝孔雀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竹园村300亩荒坡地,把他的蓝孔雀与养殖基地搬到了这里,养殖孔雀1万只。随后,吕志波又利用孔雀粪发展了300亩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橘子、桃、杏等有机水果基地,搞起了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采摘等项目,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时带动了竹园村3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春节期间,吕志波又有了新打算。“今年,我准备再建一条民俗小吃街,让村民们都来这里做生意!”他还计划租下临近基地的几百亩荒山,扩大规模,打造集旅游观光、孔雀观赏、果树采摘、孔雀食品加工、餐饮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化示范园,带领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石雪帆 杜婧娟)

      滑县脱贫户杜豪刚做响品牌奔小康

      “人勤穷不长,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正是找对了脱贫路子,加上政府的帮助,我才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2月6日,在滑县瓦岗乡马庄村,32岁的杜豪刚如是说。

      因为孩子小,夫妻俩都不能外出打工,加上母亲患有重病,花费巨大,年青的杜豪刚2014年成了贫困户。他说:“当时被评为贫困户,我感到很丢人。躺着等救济就是等死,自己正是年轻力壮、干事创业的年龄,得想法脱贫致富呀。”

      种地不挣钱,外出打工也出不去,能干啥?杜豪刚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很多农民家庭都买了机动三轮车。为了遮风挡雨,当地农民都跑到县城去安装油布车篷。而做车篷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2015年杜豪刚借款20多万元,在村庄旁建了一个车篷厂,焊接铝合金车架和裁剪油布。因为是贫困户创业,县扶贫部门还给了5万元小额贷款,支持他创业。

      厂子一创办,生意就找上门来。他做的车架和油布物美价廉,附近农民都开着三轮车到厂里安装车篷。杜豪刚说:“人多车多的时候都排着队,当时的场面很壮观。因此,虽然很累,但心中很高兴,庆幸自己选对了产业。”

      结果,建厂当年,杜豪刚就脱贫了。但他的胃口也大了,不仅要牢牢地占有当地市场,还要让自己的车架和车篷走出去,开发外部市场。如今,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杜豪刚的企业生产的车架和车篷远销到湖南、贵州等地。

      产品销售好,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大规模。忙的时候,他的企业能雇20个工人。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3万元呢。

      回顾自己的经历,杜豪刚说:“谁愿意躺在穷窝里过穷日子呀,哪个贫困户的内心深处没有脱贫致富的念想?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新的一年开始了,面对未来,杜豪刚也是自信满满。他说:“这个市场潜力大。未来将做大企业,做响品牌,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也希望能靠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家乡父老到自己的企业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记者 李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