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又成“黄金粥” 小众游金矿待掘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十一黄金周过半,各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很多景点、道路拥堵成一锅粥,又一个“挤在景区”的长假似乎已成定局。而另一方面,一种不同于扎堆儿出行的“小众游”逐步兴起。什么是小众游?这种模式能缓解当前假日旅游一锅粥的局面吗?
黄金周到处堵成一锅粥
数据显示,昨天旅游胜地张家界核心景区迎来黄金周客流高峰,天子山索道下站、百龙天梯下站都排起了“长龙”。昨天一上午就接待游客3万人,相当于10月2日全天接待规模。去年发生游客滞留的华山景区,今年加强管理和疏导,好了一些,但从昨天上午9点开始,索道下面就排起长龙,下午两点时,游客需要等待大约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坐上索道。南岳衡山重阳节当天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两百人进入景区。而国庆长假第一天,杭州西湖人满为患,一天迎客66.2万人次,被戏称“只见人不见桥”。
食宿价格飞涨
景区人满为患,物价也跟着上涨。本想找清净,选择到内蒙古额济纳观赏胡杨林的杜女士一家,就遇上了食宿价格暴涨,因为每年的国庆长假,几十万游客,会涌入只有2万多常住居民的额济纳县城。
杜女士:“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要坐摆渡车,坐车时排挺长的队的。这几天这里什么都贵,国庆这十天恨不得把一年的钱都给挣了,宾馆差不多一晚1200元。”
小众游避免拥堵
“挤车、买票、看人、拍照,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让很多游客心烦。不过,一些游客开始在尝试小众游,不同于在知名景区景点扎堆儿的传统旅游,小众游倡导的理念是“走不一样的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留下不一样的记忆”。小众游大多数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摄影游”“骑行游”,甚至还有为许多钟情于韩剧的女性打造的“泡菜欧巴游”。
北京市民李小姐,这个假期就试了试葡萄主题的小众游,到河北昌黎,摘葡萄,尝葡萄酒,人少的让她意外。
李小姐:“我们去的地方,人可少了,都没什么人,我们还奇怪呢,我们还以为过节应该好多人都去呢。”
王先生和朋友们组织沈阳自驾游,一路上悠闲自在,他的窍门就是避开热门的传统景点。
王先生:“避开拥堵的诀窍是,一般比较热门的地方,人会多一些,比较冷门的地方,人就少一些。比如沈阳,传统的景点是沈阳故宫、张帅府,这种地方人就多一些,但一些博物馆人就要少一些。”
网站旅游公司抢占小众游市场
一些网站发现了商机,专做小众游的网站就有旅游情报网、驴妈妈旅游网等等,推出的小众游产品,大多以:自然探险、探访文化之旅等为主题。
国内旅行社也有很多“小众游”产品。国旅国内旅游部总经理张陵捷给这种小众游下了个定义:把常规旅游产品根据不同需求,精细化设计成面对不同类型大众游客的小众产品。
张陵捷:“我们一般都不管这个叫‘小众游’,都称呼它们为‘小包价’或‘小团游’。一个月收入一万元的人和一个月收入1000元的人,他们在同一个地方接受服务,两个人肯定都不满意,一个人嫌贵了,另一个人嫌不好了。现在要把每一个旅游产品精细化了。比如,我们以前是一个产品收进了30名游客,但现在是30名游客被分成了6个团,以拉开层次、拉开标准、拉开需求。拿到北京旅游来说,有的喜欢历史文化,有的喜欢自然风光,有的喜欢淘宝,有的喜欢戏曲,就把他们分开,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服务,这样,30个人全都会满意。”
小众游受制于游客的认知度
张陵捷介绍,小众游在旅游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提高到两三成。不过,游客对小众游的认知度还不够,如果凑不够成员,开发这样的产品恐怕划不来。
张陵捷:“当然,他们这种‘小团游’会比普通的旅游团成本高一些,价格也高一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游客并不成熟,他们还是在看价格,他们认为自己走会更便宜,或者说买便宜的产品更合适,其实服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专家:小众游不是“黄金粥”根本解决方案
小众游针对性强,顾客集中程度高,这使得小众游的线路可以很好地规划,避免扎堆。甚至有人认为,小众游可以改变当前假日旅游一锅粥的局面。不过,“小众游”作为旅游业的新产品,到底怎么定义,目前还不统一。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看来,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小众游”充其量还只是大众游里面的“主题游”,而真正的“小众游”,应该类似徒步沙漠、低空飞行、攀岩、环保穿越等,小圈子的户外运动。
王衍用:“类似这些‘小众’,严格来讲,是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或旅游产品。”
按照王衍用的定义,“小众游”在旅游市场的占比还不到1成,因为这种旅游形式受制于救援、通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缺陷。
那么,小众游到底能不能改变当前假日旅游扎堆的问题呢?王衍用认为,不是根本解决方案:
“它对解决黄金周‘一锅粥’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它占的比例很小。一方面增加多个黄金周,另一方面中远期强力推行带薪休假,这是解决黄金周成为‘黄金粥’的根本性的措施。”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