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体

14.11.2014  16:4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河,这里孕育出与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等一样璀璨夺目的黄河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明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但近年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众多考古新发现,却让学者将探索文明起源的目光更多的投向黄河以外的地区,以致“满天星斗”说成为当前研究文明起源的流行观点,各地都强调本区域文明的特色性与先进性,突出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中华文明形成后的相对统一性,模糊了中华文明核心的一致性以及主体的一元性。其实,中华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主体与核心一直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传承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延续,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华文明的传承主要来自黄河文明

黄河文明不仅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虽然史前时代曾经有过许多高度发达的区域文明,但大多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是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也都未能延续至今。我国的许多历史记载与文化传承都来自黄河文明,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史实,也有难以置信的古史传说。但这些都是一代代远古先民记忆的缩影,里面包含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氏族部落的兴衰、农耕技术的发展、王权社会的建立、历法制度的滥觞、宗教礼制的出现。尤其是“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根亲观念,使得诞生伏羲、黄帝、炎帝等华夏先祖的黄河流域,成为海内外亿万华人心目中姓氏、宗族、家庭的根脉之地。即使将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的英雄时代、略显模糊的夏代排除在外,但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在时间与文化序列上仍然保持了毋庸置疑的连续性与关联性。商周以来的甲骨文、金文、城址遗存、宫殿基址、青铜铸造等文明产生的标志性要素也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黄河文明的真实性与先进性。因此,让中华千年文明传承至今的并非长江文明、珠江文明、辽河文明,而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传承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也是华夏民族集体记忆的延续。

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

自商周至唐宋,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承载民族记忆的史书典籍中,黄河文明始终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在三千年文明历程里,法、道、墨、儒、阴阳、名、杂、农、纵横等百家争鸣在此展开,汉赋、唐诗、宋词的许多不朽篇章在此诞生,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在此孕育,天文历法、中医中药、农田水利、陶瓷、丝绸、造纸、活字印刷等古代科技由此传向世界。汉语汉字、工笔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是中华文明中独特的国家体系、宗法制度、社会习俗等都在这里形成,并根植于整个民族集体的血脉之中。因此安作璋先生曾说:“由于黄河文明本身具有经济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正统性、学术上的包容性及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河文化长期居于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成为多元文化的凝聚中心和中华古代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并且不断给予周围的多元文化以深刻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即便是“满天星斗”说的倡导者苏秉琦先生也从来没有否认过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反而指出:“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黄河流域)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所以,它也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大都是源于最重要的直根系——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基。

黄河文明的包融性与整合性塑造了中华民族相对一体的文明主轴

黄河文明在其形成演进过程中,一直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类型与文明形式。但借鉴、包融其他域外文明,同样对黄河文明演进与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文明也正是以自身文明为基础,结合其他域外文明成果,整合、创新并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夏主流文明。这里所谈及的域外文明不仅是指我国其他地域文明,也包括中亚、北亚、西亚等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黄河流域地处东亚大陆的核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南北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史前东西方人类大迁徙的必由之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黄河流域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从陶器、青铜器、车马技术、原始宗教、社会习俗中,可以发现黄河文明与周边文明存在某些共性,甚至具有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似类型。这些文明的相似性固然可以用人类学家Bastian所言的“人类精神的同质性”来解释,但也不能忽视世界范围内文明交流所起到的重要、甚至是关键作用。中国社科院彭卫先生曾说过:“任何文明的形成、发展、兴盛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而任何文明交流的产生都是历史时期人口流动与迁移下的结果。”或者是战争,或者是贸易,或者是文化的交流,使得一群群古老的部族或者个体从黄河流域出发到达中亚、北亚、西亚、东欧、北非,也有另外的人群从中亚、南亚甚至欧洲来到黄河流域,在流动与迁移中他们把世界其他文明与文化带到了中国,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因此,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黄河文明得以包容与整合域内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多样但一体的文明主轴。

确立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与主体地位,不仅是事关中华文明传承与现代中国民族集体记忆延续的重大问题,而且对于增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所以,黄河文明的主体性与核心性是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的具体表现,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与文化主轴。

(作者分别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开封聚协昌科举书院文化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