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鹤壁市人口发展规模及特征分析

05.02.2015  11:05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依据河南省人口与城镇化调查的结果,对鹤壁市人口发展的规模及特征做如下分析。

一、鹤壁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1、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

2013年全市总人口达到161.17万人,比2010年的158.51万人人增长1.67%,增加2.66万人。常住人口160.9万人,比2010年的157.15万人增加 3.75万人,增长2.39%。近年来,鹤壁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稳定在“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模式,净增人口减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宽松的人口环境。

  2、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稳中有降

  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鹤壁市人口出生率为10.93‰,死亡率为5.32‰,自然增长率为5.61‰。据此推算,2013年全市出生人口1.76万人,死亡人口0.86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了0.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16个千分点。

  3、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以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人口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85.0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52.84%。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9.57万人,城镇化率上升了4.8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在全省十八个地市中居第三位。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来,鹤壁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带动了的城镇化的发展。2、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大新区建设和沿淇河“9+1”标志性工程建设快速拉大了城市框架。3、一些富余起来的农民也到环境、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城镇买房居住。  

   4、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2013年,鹤壁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15.2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1.62%。与2010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4.07万人,比重上升了0.77个百分点。总抚养比为39.63%,比上年低 1.52  个百分点,说明鹤壁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全市依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黄金”时期,这对全市经济发展将会带来较有利因素。但是应该看到因为0-14岁非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下降,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不可避免,所以要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把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效益。

  5、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

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跨入了老龄化时代。2013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8.94万人,占总人口的11.77%,比2010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随着0-14岁年龄人口的不断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今后鹤壁市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二、全市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鹤壁市人口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的压力依然存在

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部分群众生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其生育愿望与生育政策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外出人口中以青壮年为主,对这部分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生育监管比较困难,政策外超生现象依然存在,现行的低生育水平是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社会管理措施取得,基础还不稳固,稳定低生育水平压力依然较大。

  2、少年儿童性别比偏高

  全市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还有较大距离,部分群众仍存在传统的强烈的性别偏好,导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12年,全市0——4岁年龄组性别比为119.41,5——9岁年龄组为137.35,10——14岁年龄组为127.16。性别比最高的年龄组为15——19岁组,达到145.37。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不仅影响人口自身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造成未来的婚姻性别挤压,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是当前全市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3、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对就业构成较大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就业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是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持续增加的劳动年龄人口一方面为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另一方面也对全市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压力。同时全市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制约了全市产业结构的提升和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

  4、人口老龄化问题愈来愈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一是负担加重,因为需要社会赡养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用于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医疗保险方面的投入将逐年增加,无疑加重了财政和社会负担;二是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4-2-1”的家庭结构养老模式将逐年增加,即一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负担较重。如何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三、促进全市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统筹解决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对于鹤壁市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控制出生人口数量

  虽然全市的人口增长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由于正处于第四次生育高峰,加之流动人口也将不断增加,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对计划生育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特别是流动人口、城镇无工作单位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力度,制定有关优生优育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立法措施,鼓励引导群众优生少生。

  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鹤壁市低年龄组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广泛宣传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新型婚育观念;加强对医疗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网点、药品市场等的整治和管理,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防止人为选择性别;认真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使女孩户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解除实行计划生育女孩户家庭的后顾之忧。

  3、全面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必须有各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作为支撑。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有利时期,实现由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在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中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在农村地区,要强化和巩固义务教育,防止辍学退学、新文盲产生,同时要加强高中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4、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在老龄化人口问题上必须提前谋划,主动做好应对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养老事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多种养老方式,走政府、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养老道路,探索试点“以房养老”改革;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全社会都来关爱老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一个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