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三大法宝”打造粮食高产纪录

09.06.2014  12:15
      近年来,鹤壁市稳步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先后创25项全国高产纪录,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农业技术集成融合、标准化生产助推、信息化服务引领,这是鹤壁市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总结出的“三大法宝”。

  农业技术集成融合、标准化生产助推、信息化服务引领,这是鹤壁市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总结出的“三大法宝”。近年来,鹤壁市稳步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先后创25项全国高产纪录,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

  良田良种配良法 农业科技促进粮食高产

  “科技是鹤壁粮食高产的第一秘诀。新品种选育是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核心要素,必须作为农业基础工程来抓。”鹤壁市农业局副局长胡全贵说。

  近年来,通过土地治理,鹤壁市农田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已建成42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肥、灾能防”的高标准粮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硬件条件,良种研发等农业科技成为粮食高产创建的重点。

  为了提升新品种研发工作,鹤壁市组成了由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为主的研发团队,按照“南繁北育”的育种策略,实施新品种攻关,先后选育出永优浚单18、永优浚单20、永优浚单29等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永优浚单20”在201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第一、全国第二大的玉米品种。

  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鹤壁市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除了聘请赵久然、郭天财和李潮海等农业专家为粮食高产创建首席策划指导专家外,鹤壁市还加强与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及时引进全国先进科技成果。近年来,鹤壁市相继引进的小麦宽窄行种植、小麦宽幅精播、玉米种肥同播等先进技术,为持续保持粮食高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技术集成是挖掘现代农业增产的关键,也是农业技术发挥支撑作用的重要方式。”胡全贵说。经过科学调研,鹤壁市创造性的在小麦上集成了以“科学选种、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深耕细耙、精播匀播、前氮后移、测墒灌溉、统防统治、精准机收”,玉米以“科学选种、精准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测墒灌溉、未病先防、频振杀虫、精准收获”为核心的技术模式,形成了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全生育期多学科融合的套餐式技术组合,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生产能力。

  标准化生产 信息化服务

  现代农业需要科学化种粮,也离不开标准化生产,实现粮食高产,除了要依托科技外还要规范生产,确保在技术操作上实现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依据当地气象、土壤等特点,鹤壁市创新出小麦、玉米种植的标准模式,制定了《玉米单交种永优浚单20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和《玉米单交种永优浚单20栽培技术规程》两项河南省地方标准和30多个企业技术标准,在制种基地进行大面积标准化推广。标准化制种不仅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

  此外,针对高标准粮田建设,鹤壁还制定了《高标准粮田田间工程建设标准》,整合项目资源,依照建设标准,实施“灌溉排水工程、井电配套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地力培肥工程、农业防灾减灾工程”等六大工程。

  针对农机作业等粮食生产活动,鹤壁市制定《鹤壁市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标准》《鹤壁市夏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体系,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高产创建示范区技术标准的全覆盖。

  为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鹤壁市还把现代物联技术引入大田生产,以信息化带动粮食高产创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鹤壁市建设了粮食高产创建综合服务平台和粮食高产创建智能物联系统,安装了25个县乡信息监测站、100个大田信息智能采集点,利用星陆双基农田遥感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对环境要素、农艺参数等进行自动收集—实时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发布,做到了农田生态环境、苗情、灾情的可视化、数字化,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提升了粮食高产创建现代化水平。

  以点带面 稳步实现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

  鹤壁市基本农田仅138万亩,在耕地面积小、总量不足的实际挑战下,高产创建成了当地粮食发展的优先选择。2005年开始,鹤壁市率先在全国实施15亩超高产攻关,“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后经历了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最终实现粮食高产的整建制推进。

  15亩超高产攻关小麦平均亩产655.9公斤、玉米1006.85公斤,鹤壁在创造了我国同面积夏玉米高产记录,首创在同一块地上玉米单季亩产超吨粮、全年亩产超吨半粮的高产记录后,2008年,鹤壁启动的万亩核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634.7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831.4公斤,创造了我国夏玉米同面积单产最高记录和黄淮海区域夏秋两季万亩平均亩产的最高记录。

  在积累了一系列高产创建工作经验后,鹤壁市扩大推广面积,全市万亩示范方数量由1个发展到8个,规模由1万亩扩大到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2010年实施的浚县王庄镇3万亩示范方,首创国内亩产小麦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的高产纪录,展示了增产潜力。

  2011年后,借浚县被国家确定为整建制推进试点以及鹤壁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市之机,鹤壁市开始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截至2013年,鹤壁市共实施万亩以上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42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39个,示范总面积超过100万亩。42个万亩以上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583.8公斤,39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718.8公斤,其中,淇滨区钜桥万亩核心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浚县1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633.7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68.公斤,累计创25项全国高产纪录。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对鹤壁高产创建给予极大评价,“鹤壁为我国同类地区粮食高产创建引领了方向,为整乡、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对推进同类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特别是推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