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助力我校材料科学学科ESI快速提升
根据ESI高被引论文与热点论文最新统计结果(2023年5月11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科研团队(负责人:赵志伟教授)、磁光功能材料科研团队(负责人:陈秋玲副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IF=11.806,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F=9.965,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6.371,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
新型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F=9.965,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的题为“Simultaneous manipulation of polarization relaxation and conductivity toward self-repairing reduced graphene oxide based ternary hybrids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DOI: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2.09.149)的学术论文为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该团队张世杰博士为第一作者,赵志伟、关春龙为共同作者,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和通讯单位。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问题,该团队巧妙利用微波辅助法成功构建和制备了具有良好层级结构的MoS 2 @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PEDOT)/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杂化吸波材料。引入的EDOT等碳源在微波的作用下可以原位修复氧化石墨烯(GO)中原有的缺陷,实现复合材料中极化弛豫和导电性的合理调节。通过引入修复缺陷的rGO和导电PEDOT,并得益于良好的阻抗匹配、改善的电导率和增强的偶极极化以及界面极化,MoS 2 @PEDOT/GO和MoS 2 @PEDOT/rGO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其有效吸收带宽在2.1mm处能达到7.04 GHz。该研究为新型吸波器件的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部分成果展示
磁光功能材料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IF=11.806,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的题为“Aluminum dihydric tripolyphosphate/polypyrrol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 waterborne epoxy composite coatings for impermeability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metals”(DOI:10.1007/s42114-021-00265-6)的研究论文为高被引论文。该团队朱青松博士为第一作者,徐三魁为共同作者,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石墨烯已经被证明是最薄的防腐材料。不幸的是,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石墨烯纳米片层容易发生团聚或叠加,导致其比表面积大幅度下降。此外,水分散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工艺复杂,由于其高导电性,这使得石墨烯作为防腐颜料存在争议。而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作为活性点,其表面的亲水基团更容易被聚合物或碱金属氧化物改性。改性后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其与涂层基体的相容性。聚吡咯(PPy)是一种新型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易合成,导电率高,稳定性好和环保等优点,经掺杂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聚磷酸盐作为磷酸盐的另外一种防腐蚀颜料,三聚磷酸铝(ADTP)是聚磷酸盐的典型代表,其分子式为AlH 2 P 3 O 10 ·2H 2 O,分子量为317.94,是具有许多层状结构无机离子交换剂之一。ADTP因对环境无污染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属于无毒环保型材料,常常被用作多种环保型防腐蚀的颜料和涂料。本文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创新地将传统无机颜料(ADTP)、新型二维纳米层状材料(GO)和导电聚合物(PPy)制备ADTP-GO-PPy杂化材料。将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中,在3.5% NaCl溶液中经过长期的浸泡,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Z| 0.01Hz 值保持在7.27×10 4 Ω·cm 2 以上,水性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项工作为新型纳米材料与传统无机颜料相结合,开发新型防腐复合颜填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研究成果
新型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IF=11.806,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的题为“Recent progress of perovskite oxides and their hybrid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 mini-review”(DOI:10.1007/s42114-022-00458-7)的综述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该团队张世杰博士为第一作者,程博、赵志伟为共同作者,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二署名和通讯单位。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依靠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电磁波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辐射污染。电磁波吸收材料(EMW)可以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耗散机制转换为热能等其他形式,从而达到有效吸收和衰减电磁波的目的。钙钛矿氧化物作为电磁波吸收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团队详细综述了钙钛矿氧化物基EMW吸收剂的最新进展。对具有代表性钙钛矿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电磁波吸收特性和衰减机制进行了说明和讨论。重点研究了金属离子掺杂与钙钛矿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电磁波吸收机制。最后,总结了钙钛矿氧化物基吸波材料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可以为新型钙钛矿型电磁波吸收材料提供指导。
研究成果
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材料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多次邀请校学科办和科技处相关同志来学院指导学科和科研工作。在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校材料科学学科的ESI被引与门槛值比值已达到0.878(截止到2023年5月),较上年度ESI值(0.748)增长了0.13,提升了17.4%,有望在2023或2024年进入前1%。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等在内的多项高水平科研项目,获批河南省金刚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纳米光电磁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积极服务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业,产学研合作经费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实施学校“12357新时代筑峰工程”和“内涵发展”八大战略,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