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数学题目分析

08.06.2014  08:58

考首日,记者邀请语文和数学学科的相关命题专家从今年的题型、立意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

打牢基础:强调核心素质

专家:语文着重考查审美修养和人文精神,而数学则是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语文题例】全国卷阅读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以及“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等问题。

专家:命题凸显对试题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解读,贯彻了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要求。

【数学题例】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哪里?

专家:考生要从文字叙述中抽取有用信息,利用其中的逻辑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这是引导学生培养理性思维、敢做科学决策的改革方向。

贴近现实:注重应用能力

专家:语文、数学都要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语文题例】全国卷阅读题《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梳理中国历代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经验,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当前社会热点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这种命题使那些能深入观察现实、思辨能力强的高素质考生在考试中获益。

【数学题例】全国卷提出“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为0.6,如果今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明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多少?”

专家点评:这种命题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作用和应用价值,同时有利于考生更深领会统计与概率的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