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作文题目引吐槽 明星大咖纷纷试写

09.06.2014  09:51

  今年河南的作文题是,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大战再次上演,东方今报特意邀请各路大咖来写作文,无论是毕业于常青藤名校的娱乐圈“学霸女神”,还是才高八斗的“江湖作文神手”,都来露一手。各个参赛选手谁能从这场PK赛中胜出,全由您做主。我们就让6位参赛选手来过一下招,看看他们内功修炼得到底怎么样?您对哪篇作文情有独钟,就@东方今报吧。

   化敌为友才是上上策

   1号考生:叶璇

  考生档案:高中毕业时以全纽约市第一名、180门功课全A的成绩入读“世界女校”韦尔斯利大学。目前,叶璇主演的大电影《窃听风云3》正在热映,电视剧《雅典娜女神之青春烈火》也将于6月10日登陆江西、湖北等电视台。

  两个人相对而行过独木桥,执意竞争者斗个头破血流,相拥传送者却能双双通过,竞技中没有绝对的对手,生活中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对立的双方只要在适当的机遇下,一样可以变为盟友。化敌为友,才是上上策。

  化敌为友,要有共同敌人。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个人电脑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生态系统,微软和苹果堪称一对“夙敌”,2010年微软研发了手机操作系统WP7,还信誓旦旦地认为WP7将是苹果的“葬礼”。但出乎意料的是,2013年苹果在发布iOS7操作系统时对外宣布,语音助理Siri的后台搜索引擎,从谷歌变成了微软的必应。这对“夙敌”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两家公司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谷歌。当对立的双方有了共同的敌人,互相之间就能软化矛盾,实现合作共赢。

  化敌为友,要有勇气智慧。富兰克林总统年轻时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在一家小印刷厂里,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出现了一个不利的情况——议会中有一个极有钱又能干的议员非常不喜欢他,甚至公开斥骂他。在这种似乎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富兰克林并没有选择放弃,他听说那位议员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就诚恳地请求借阅,归还时又强烈地表示了谢意。自那以后,那位议员随时乐意帮助富兰克林,他们还变成了很好的朋友。正因为富兰克林突破了“有恶意便远离”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向敌人寻求帮助,才转变了敌人的心理,成功化敌为友。

  化敌为友,要有宽容胸襟。在唐高祖李渊执掌朝政时,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出谋划策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取得皇位后,在追查李建成余党时将魏征抓获。按当时惯例,理当治其灭门之罪甚至株连九族。但太宗李世民是个明智重才的皇帝,他不计前仇,不仅没有给魏征治罪,而且委以重任,最终在魏征的辅佐下开创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捅敌人一刀,至少得溅自己一身血,把敌人变成朋友,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功的人都懂得借力的智慧。能成为你对手的人往往是高手,与其费心思战胜强大的敌人,不如想办法把对手变成盟友。在用人上,化敌为友是壮大自己的最好方法。在生活中,变对手为助手方为最大智慧。

   山羊过桥”的三个对话

   2号考生:夏继锋

   考生档案:东方今报评论员

   ◎第一段对话:情与理

  情先生:关于山羊过桥游戏出现的两个学生共同通过独木桥,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学生平时感情很好,不忍心哪个落桥,抱住对方转身的做法虽然不太符合规则,但是出发点是好的。

  理先生:什么叫出发点是好的?别的同学之间都没有感情吗?人家的出发点都是错的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情先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的做法没有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无伤大雅。

  理先生: 一个游戏,别扯什么国家社会的大词,他们损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规则本身,如果他们的成绩得到承认,那就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情先生:你看看,那么认真干什么,这不就是个游戏嘛。

  理先生:要么不玩,玩就得认真。

  情先生:这不是中国嘛,得讲中国特色,讲人情味。

  理先生:你这是对中国的侮辱,你的意思是中国不讲规则讲人情?不讲公平讲关系?

  情先生:好了就这样吧,咱们改天再商量。

  理先生:好的,我知道这就像夜与昼的约定:见面聊。

   ◎第二段对话:老与新

  老先生:关于山羊过桥游戏出现的两个学生共同通过独木桥,我不认可他们的做法,这个游戏千百年来都没有人这样做过嘛。

  新先生:以前没人做过不等于我们就不可以做。现在提倡创新和创意,我看这两个学生的做法就很有创新意识,很有创意。

  老先生:有些东西能创新,有些东西不能创新。

  新先生:什么能创新?什么不能创新?

  老先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这些都可以创新,但是游戏规则涉及根本问题,不可以随便改变。

  新先生:你的意思是在动物性领域,衣食住行什么的,都可以创新,在涉及人之为人的问题上,不可以创新?

  老先生:我不是那个意思。

  新先生:那你说制度能创新不?

  老先生:制度嘛,这个可以创新,但不应该由两个学生来完成。

  新先生:不应该由小人物来完成,必须由大人物来完成,那你的意思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是错的?

  老先生:好了就这样吧,咱们改天再商量。

  4号考生:郭灿金

  考生档案:作家,河南大学教师。出版《古典下的秘写》、《郭灿金读史》、《趣读史记》等著作十余种,连续8年为《东方今报》撰写高考作文。

  传说中,有过这么一场运动会,里面有过这么一个项目,叫“山羊过独木桥”: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无疑,这是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

  没有人知道这场运动会是竞技运动会还是趣味运动会;也没有人知道“山羊过独木桥”这个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过桥速度还是选手的平衡能力;更没有人知道此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团队意识还是选手的共赢精神……

  当这一切在起点就变得扑朔迷离之时,所谓的终点也就呈现不出任何意义。

  于是,这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催生了“不明觉厉”的项目,而“不明觉厉”的项目,造就了“人艰不拆”的拥抱:独木桥上迎面走来的两个选手,心怀忐忑,惴惴不安 之中,他们选择了相互拥抱。这既可以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拥抱,也可以是笑里藏刀的拥抱;既可以是意在双赢的拥抱,也可以是作奸犯科的拥抱,一句话,这 是“暧昧”的拥抱,也是“人艰不拆”的拥抱——人生已经如此艰难,还是不要拆穿为好。

  有项目而 无规则,无规则而有裁判。因无规则,裁判就成了规则本身。当两个选手在独木桥上一个挤下去另外一个时,裁判会说,这个项目检验的是共赢精神,因此,在独木 桥上挤来挤去的你们是双败;当两个选手拥抱着跨过独木桥时,裁判又会说,这个项目考察的是“亮剑精神”,“两强相遇勇者胜”,选手的“拥抱”恰恰证明了你 们缺乏求胜的勇气……最后,无论选手怎么做,裁判都可以宣布选手失败。贤愚对错,悉在裁判一念之间。

  法国作家博马舍曾说过一句平淡而深刻的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是啊,若游戏无规则,则裁判无意义。

  所以,这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缺少的不是选手,也不是裁判,而是灵魂;这个“不明觉厉”的项目缺少的不是“激情”,也不是“基情”,而是规则。

  然而,缺少规则的何止是“山羊过独木桥”项目?缺少灵魂和规则而又独揽权柄的,又何止是裁判?

  在灵魂缺失,规则缺乏的时代,我们只好选择拥抱——尽管“暧昧”。

  积极、善意地突破规则是一种创新

  5号考生:陈廷嘉

  考 生档案:2001年,陈廷嘉以高考作文59分(满分60分)的骄人成绩顺利考入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毕业后开始投身表演事业。2012年凭借《画皮2》 中天狼国女王一角获评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年度电影突破女演员”。与刘涛、涂松岩主演的电视剧《幸福从天而降》于6月4日在深圳卫视、安徽卫视等各大卫视 播出。

  学校运动会的“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中,两位同学未按规则,一人下桥一人通过,而是二人在桥上相互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这是比赛中积极、善意地创新,裁判应对这种突破规则给予理解或支持,不应质疑或反对。

  四年前,马云曾表态,“饿死不做游戏”。时间过去了四年,马云开始涉足游戏领域。这是马云的食言,但这也是企业家突破大众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看法,积极顺应市场规律的转变。

  提供好的游戏和提供好的网购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利人利己。而不是“游戏不能改变中国,游戏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国家将来怎么办”?

  四年间,马云没有饿死,还更加赚钱了,赚了钱的马云一定重新审视了规则,并颠覆了规则。马云这么做似乎欠缺了什么,但马云没做错什么,这仅是一个企业家的决策,是对成俗的观念(规则)的转变。

  “独木桥比赛”中,这两位同学也是如此,是对比赛规则观念的转变,是创新。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这已是世间约定成俗的规则。但孔子的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小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而不是极端、教条的必信、必果。

  “独木桥比赛”中,对两位同学的创新有异议的裁判就是孔子曰中的小人,因为其异议是对比赛规则理解的必信、必果,是教条和极端的。学校里的运动会,不论怎样, 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快乐、自信、团结等等,而不是强调呆板、保守、因循守旧。所以两位同学没做错什么,相反,他们的创新应该鼓励与支持。

  游戏即生活——也谈“敬畏

  6号考生:郑磊生

  考生档案:开封求实高中语文教师,文章散见于《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语文报》等报刊。

  仔细看看学校运动会的这个项目,名称叫“山羊过独木桥”,“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我们便不难理解。“山羊”何以能以“拥抱”的方式转身呢?

  不可否认这一对同学是“聪明”的,而“聪明”的价值应该建立在对“规则”的敬畏之上。也许我们还会说,这不过是一场“游戏”。我却想说:游戏即生活,我们应该对规则心存敬畏,而不是为了“”而不择“手段”,无视规则。

  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因为被质疑登顶珠峰过程中搭乘直升机从大本营到二号营地,被推向公众的视野中,她近日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是事实,尽管她表示事出有 因,但她未能“用脚”登顶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珠峰峰顶只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它历来是衡量攀登珠峰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和基本准则。

  我很欣慰于她的坦诚,这也许是出于一种“敬畏”意识吧。  对规则的敬畏其实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其实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和“”时,在平衡点上所作出的是“”还是“无惧”的判断。

  生活其实就是一场竞赛,而真正的裁决结果不是“”与“”,而是面对“”与“”的结果时,个人所作出的对规则的“敬畏”意识的价值判断。有“”才有“”。“”不是惧怕,而是尊重;“”才显得勇敢而崇高。

  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因故摔倒,膝盖被踩穿,肩膀脱臼,然而他却没有放弃,即使颁奖都已经结束,数万人的会场里已经有人开始 离场了,他却一瘸一拐地坚持跨过终点线,所有在场的人为之肃穆。他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 赛。

  正是因为对比赛对规则的敬畏,阿赫瓦里才会认认真真地跨过终点线;正是因为对国家荣誉的敬畏,阿赫瓦里才会坚持走到终点,完成一场尊严之战。阿赫瓦里不是冠军,但他却用他心中的“敬畏”成就了自己奥运历史上的“英雄”之名!

  大树敬畏狂风,才会在狂风中扶摇身姿却屹立万年;苍鹰敬畏蓝天,才会忍痛拔羽磕喙得以“重生”;人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才会得以阳光雨露的滋润,才会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才会在和平的天空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山羊过独木桥”也许靠的是勇者无“”,但我们可以在竞争中“无畏”对手,却不可“无畏”规则。作为聪慧的人类,我们可能因一时的“无畏”而潇洒转身,而必一只山羊“坠落”之结果,所带给我们心灵的拷问,想必远胜过那“转身”的华丽。

  生活中带有“敬畏”,前路一定会更宽广。双脚踏上独木桥,正视前方,“”而有“”,“”便由心生,你就会走向坦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