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与范姓共祖 范姓来源与帝尧有关

28.01.2015  09:42

在当代中国百家姓的排行榜上,范姓排名第59。这个姓氏的来源,相传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尧有关。士会(范武子)作为天下范姓公认的始祖,是春秋时晋国中军元帅,辅佐过多位国君。他的子孙以其封邑为姓,从此有了范氏。此外,士会还是刘姓的先祖之一,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人。

老范庄村头的这所范武子纪念学校,是香港范氏后裔捐建的

河南商报记者 陈亮/摄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姓氏渊源

士会官至“宰相”前,给晋文公当秘书

作为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范仲淹35世孙,范祥科每年都去老范庄,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寻根问祖的范姓人。这儿,有范姓公认始祖士会的陵墓。

士会,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他的先祖在晋国担任士师一职。

重耳在任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流亡多年,他能返回晋国,也有士会的一份功劳。晋文公重耳继承帝位四年后,为巩固政权,与南方强国楚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城濮之战。

对范姓有研究的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范道德说,士会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战争中担任晋文公的车右,相当于贴身侍卫兼秘书。

最终,城濮之战以晋国的胜利告终,士会在城濮之战中立下军功,声名鹊起。

此后,楚庄王挥兵北上攻打晋国的盟国郑国时,弱小的郑国向晋国求援,士会奉命前往解围,一举瓦解了楚军的凌厉攻势,楚庄王黯然退出中原。颍北之役,让士会成为春秋时期重要的军事领导人之一。

公元前593年,因晋国要平定北方,士会带领的军队,消除了北方赤狄的骚扰,他被任命为中军元帅并加太傅之号,获封地范邑。

士会的子孙以其封邑为姓,范姓就此产生。公元前593年,也被公认为范姓的立姓之年。

刘范共祖

士会还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先

对范姓深有研究的范祥科说,士会不仅是范姓的得姓始祖,也是刘姓的先祖之一。

晋襄公去世后,上卿赵盾派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公子雍继位。但第二年,赵盾又立公子夷皋为君(晋灵公),出兵在令狐打败了秦国护送公子雍回国继位的卫队。如此一来,士会逃亡到了秦国。

后来,晋国因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派人将“为人低调、做事圆滑、才智突出”的他接回了晋国。

士会在返回晋国时,由于怕受到迫害,将其中一个儿子留在了秦国。这个儿子后来取“留”之意,改姓为刘。

战国末年,这支刘姓后裔中,有一家人移民到开封,不久又迁移到沛县。再后来,老刘家的儿子当了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

至今,士会作为刘姓重要一支的先祖,还受到世界刘姓人的祭拜。范祥科说,世界刘氏宗亲大会召开时,他在位于平顶山鲁山县的世界刘氏宗亲博物馆里,还见到了士会的像。

范氏祖茔

范武子的墓地,在范县老范庄

士会的去世时间,史书并无确切记载。范祥科说,范武子去世后,自范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城门同时出殡。如今的高码头乡老范庄,即是他的四处墓葬地之一。

老范庄是范姓后人的聚居地之一,周围十几个村庄聚居了数万的范姓宗亲,附近就算有其他姓,也多是范姓人的亲戚或者上门的女婿。

老范庄村支部书记范继林说,从范姓得姓起,老范庄的人就在此居住,只不过那时候村名叫范老庄。因为黄河发水的缘故,村里的范姓人搬走过几次,最终又搬了回来,因为祖先的墓在这里。

“文革”时期,各地都要平坟,范氏族人想办法留下了祖坟的一个坟头。这个坟头是不是范武子的陵墓,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是口耳相传而已。但由于老范庄周围区域聚居着大批范姓族人,此处的古墓冢长期以来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研究范姓的学者及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首任会长、香港文化名人范止安先生,就把这里认定为范武子陵墓。

当初留下的坟头经过重修、扩建,成了如今的范武子陵园。陵园坐落在村头一片麦田中,一尊汉白玉的范武子公塑像高高屹立于墓冢前。在陵园东南,有4块明朝御赐的奉天诰命碑,仅有雕琢精细的碑首露出地面,显现着当年范氏墓园的荣耀与辉煌。

如今,范武子陵园已经成为全球范姓后人祭奠祖先的场所。在村子的另一头,与陵园相对应的,就是范止安先生捐建的范武子纪念学校。

参与建校一事的范祥科说,范止安捐建这所学校,也是因为范姓的起源地在范县。当时,范止安来河南参加活动,受到当时主政河南的李克强的接见,受省领导之邀捐建了该学校。

姓甚名谁

你的家族有没有特别的族规、祖训?有流传下来的族谱和姓氏符号吗?关于姓氏,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加入河南商报姓氏交流群,群号159548390,也可拨打河南商报新闻热线0371-86088666,或通过新浪微博@河南商报,或者给河南商报发送微信(微信号:hnshangbao)。

下期看点

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0.6%。范姓人是因为什么开始迁徙的?范姓名人辈出,范蠡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和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请继续关注《河南商报》大型系列报道《我从哪里来》。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