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患骨质疏松症 不宜久坐和突然做剧烈动作
78岁的程奶奶打完麻将,收场时不慎闪了下腰,连续数日剧痛,贴膏药也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考虑为第一节腰椎压缩性骨折。医生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多数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平时不要久坐或突然做剧烈的动作,以免因腰肌紧张、僵硬或动作姿势不好而导致骨折。
久坐打麻将老人“闪腰”致骨折
“这次是痛怕了,以后再也不打麻将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程奶奶颇有感触地说道。据了解,78岁的程奶奶家住清新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儿子说打打麻将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所以我基本上每天都要打一会儿,但有时一坐就是5、6个小时。”前些天,程奶奶吃完晚饭,子女陪着她一起打了2个多小时的麻将。“当时腰有点酸,就没打了,起身时没注意就闪了一下腰。”程奶奶没想到,这轻微的一下“闪腰”竟让她连续疼痛数日,贴了许久的膏药都不见好转。
“老人入院时,我们给她进行了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考虑为第一节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据医生介绍,科室及时给老人做了椎体后凸成形术,简称PKP,也就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引导下,通过骨折椎体的单侧或双侧的椎弓根进行穿刺,到达骨折的椎体,在这个工作通道的支持下将特制的球囊送进椎体并撑开,往椎体内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硬度比原来的骨质要强,受损的椎体一般不会再度压缩,手术耗时也比较短。程奶奶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现在疼痛明显缓解,能下床自由活动,很快将康复出院。
骨质疏松症需早发现早治疗
医生表示,老人原本就有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喜欢久坐打麻将,冬春天穿着厚重,加之长期处在坐立位时,容易出现腰肌僵硬、紧张,改变体位时如果动作姿势不当、重心不稳就很容易发生骨折,“科室近日连续收治了11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大多是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居多。”
所谓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人自出生到20岁,骨矿物质不断增加,骨组织形成快于吸收,骨骼逐渐坚硬,20-30岁,骨吸收与形成趋于平衡骨量增加变缓,30-40岁,骨量达到一生中的峰值,40-50岁骨量开始缓慢减少,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女性,骨量急剧流失,男性则流失相对缓慢些,骨质变得越来越脆弱,就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病患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症状,如乏力、腰痛或四肢酸痛不适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症状会明显加重。若不及时控制病情恶化,在弯腰、负重、下楼梯、打喷嚏、跌倒、挤压等情况下,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椎、髋部、股骨、肱骨近端、桡骨下端、肋骨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致病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医生提醒,中老年人需每年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监测,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状况,以提前干预治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从以下方面调整:日常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进食富含钙、低盐、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增加户外健身运动:应为适量运动,例如太极拳和缓步跑,每星期保持至少3次运动,每次20-30分钟,并注意防止跌倒,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比如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等。
不同类型“闪腰”的治疗方法
笔者了解到,在人体的腰部,有三个地方容易受到损伤,第一是脊柱上的小关节错位;第二是脊柱两侧的腰肌扭伤;第三是脊柱内的韧带损伤。对以上3种不同类型的“闪腰”,患者常常因为不明白受伤部位,而不能进行有效治疗。
第一种,脊柱上的小关节错位。由弯腰造成小关节错位,只能去医院复位治疗,自己在家里处理很难自行恢复。腰椎小关节错位后,局部剧烈疼痛,腰部不能活动等症状较为明显,经有经验的医生手法复位后,症状可以立即好转。
第二种,脊柱两侧的腰肌扭伤。由扛重物造成的腰肌扭伤,最好卧床休息。一般腰肌扭伤由腰肌用力不当引起,在急性扭伤后24—48小时内,切忌不宜热敷和贴伤筋膏药,这样会加重肿胀和淤血形成。韧带损伤的患者,首选用针灸和理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急性期的腰扭伤最好不要马上做推拿,必须卧床休息,睡硬板床,保持脊柱正常位置。
第三种,脊柱内的韧带损伤。由剧烈运动造成韧带损伤,针灸、理疗最便捷。韧带在脊柱深层,是最难受到伤害的一种“闪腰”,可是一旦受了伤,症状就会很严重,伴随着剧烈疼痛。正因为受伤部位在腰部中间深处,常常感觉不出明显压痛点。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能卧床24小时后,去医院接受针灸和理疗等治疗。如果疼痛难忍的话,去医院前可服用止痛药物。(撰文/整理刘秋宜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