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举措扎实推进学科建设

16.01.2015  22:50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隶属关系调整为契机,提出了“高起点谋划,高层次突破,争取早日建设成为研究型学院和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院以提高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采取多种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学科建设。

      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提升科研整体实力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查找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并出台实施了六项举措:一是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科研队伍。为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学院着力整合相对分散的科研方向和松散的科研队伍,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这一平台,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同时要求五个研究所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精心凝练研究方向,打造过硬的学术团队。二是建章立制,优化科研管理。学院相继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构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教师外出参加专业会议的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出版资助和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等,学院的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科研项目驱动,设置院级研究课题。学院以五个研究所为依托,通过项目申报整合科研团队,从中遴选出若干项院级研究课题。学院对每项课题研究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并给予3-5万元的经费支持,以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展。四是设立学术活动日,集中开展学术活动。学院将每周周四上午定为教师的学术活动时间,要求每个研究所严格执行学期学术活动计划,开展学术讨论,组织学术攻关。五是扩大对外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开拓了教师的理论视野,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升。六是加大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对学术专著出版的资助力度。通过深化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院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热情明显增强,“讲科研、比科研、促科研”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科研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一批高质量阶段性科研成果。2014年,学院获河南省人文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C级以上论文19篇;其中,林志友教授的《生态危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学院教师出版专著14部。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3位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在喜人的成绩面前,学院负责人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双重重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讲话精神,坚持走学校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全国一流的发展目标,学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建立聚才用才长效机制。学术研究要主动结合改革开放实践,跟踪思想理论动态,服务中原经济社会发展,创出学科建设特色,进一步扩大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