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冷运,给舌尖最初的新鲜感

19.08.2015  13:51

  摘要:从小时候追着推小车卖冰棍的老奶奶,到现在坐在东北的家里等着快递把昨天网购的海南荔枝送上门,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拉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正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美食的渴求也随之提升,目所能及的时鲜水果难以满足吃货们的胃,而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让吃遍中国、吃遍世界不再是奢望。8月15日的顺丰举办丰蜜探班大本营活动,室外35℃的炎炎夏日和储藏着北极虾的-25℃冷库,60℃的温差让丰蜜们经历了一场“冰与火”的体验,也近距离接触以顺丰冷运为代表的现代冷链物流通过仓储、技术、运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想起小时候在胡同、街边卖冰棍的老太太和老大爷,推着小竹车,上面覆着棉被,一声“卖冰棍~~”,一边吃着冰棍一边学着吆喝。如今想来,那盖着棉被的小车大概就相当于如今的冷藏车,而老人家把冰棍从冰棍场批发出来卖给消费者的过程应该就算是最原始的冷链。高级一些的应该算是“冰块+泡沫箱”,不过这种简单的物理降温保鲜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品类生鲜商品的保质保鲜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欧美仅占10%;损耗率25%至30%,欧美不到5%。每年因运输仓储原因坏掉的蔬果等价值约千亿元。如何让生鲜真正一路新鲜到舌尖,如何让全程冷链不再变成商家们开给消费者的“空头支票”,成为顺丰在冷运行业出发的“最初梦想”。

  “顺丰冷运”一经成立,便确定了全程专业冷运配送,全程可视化,达到全程温控、信息记录及调控。相比于过去的普通冷运技术,避免了仓储及配送过程中温度、湿度变化带来的生鲜食品变质。

  当然,冷运储藏只是生鲜食品保鲜的“第一关”,运输及配送过程中保鲜“最后一公里”更为关键。为避免从冷库到冷藏车温湿度变化引发生鲜食品变质,顺丰冷运通过监控平台对每辆冷藏车的温湿度进行实时调控,确保运输过程中保鲜效果;通过全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冷运宅配服务网络,生鲜食品可在两小时内由中转站送达消费者手上,达到“最后一公里”也保鲜的效果;通过生鲜专机干线运输、冷运仓储及冷运配送,新鲜的岭南荔枝、阳澄湖大闸蟹都可在24小时之内从采摘地送达北京消费者家中。

  今年,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贮存及运输作出全新规定,“要求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这无疑给消费者新增了一剂定心丸。

  从棉被,到“冰块+泡沫箱”,再到“全程冷运”,生鲜冷冻食品储藏及物流方式的进化,不仅提升了生鲜食品的流通效率,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享受到生鲜美食的同时,还降低了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腐率,保障生鲜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安全品质,让消费者真正无忧的享受生鲜食品的“舌尖口福”。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