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小农水”大作为

26.08.2015  18:04

        “兴修水利好,国家出钱,群众受益,俺农民拍双手欢迎。浇地省水、省时、省劲不说,还省钱,群众都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啊!”8月19日上午,在项城市丁集镇田寨村的“小农水”项目区,村民田兴旺看着哗哗的机井水流到自家田地里,脸上的笑容绽开了花。
            当笔者来到现场,看到几名技术人员正顶着炎炎烈日,认真调试灌溉设备,许多村民自发来到田地里关注着如何操作。多年来,农田浇水一直是当地老百姓头疼的事。每到浇地时,安泵、接线、修渠,几个壮劳力也忙不过来。“俺村以前浇地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在地头排队等,要是电压低、水小,就得没日没夜忙,真是急死人啊。有了机井,庄稼就不愁长不好,光等着卖了粮食数钞票,日子也会越过越有滋味!”一旁观看的乡亲们都盼着井水能早日流到田间地头,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作为农业大市,项城市在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不断解决群众浇地难问题的基础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实施 河南 省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2664.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0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200万元,项城市财政投资240万元;受益群众通过排涝沟道以及配套建筑物土方工程投工投劳折资24.82万元。
            “如今中央、省里、市里这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机遇难得,不可不干;群众期盼,不能不干。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既是‘还账工程’,更是增收工程,力争做到建设一处、造福一处、群众满意一处!”  该市水利副局长王玉东说。
            该项目去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各级财政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属村组集体所有,农户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归农户所有。同时,在工程的主要设施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的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有偿供水,成本收费,以水养水的机制,加快“民办公助”水利建设的进程,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确保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有了“小农水”,粮食能高产;告别“靠天收”,农民喜开颜。项目涉及丁集、三店二个镇的11个行政村,规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9万亩,其中发展低压管道灌溉面积2.27万亩,半固定喷灌面积0.32万亩。新打机井292眼,维修旧机井33眼,配套水泵365台套,设井堡365个,安装IC卡智能灌溉控制系统365套,埋设PVC管道122.93km。疏浚排水沟道56km,新建桥涵227座。配套低压配电台区24个,变压器房24间,铺设低压地埋电缆148.92km。年节水量825万立方米,年增产粮食230万公斤,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摘编:张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