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校获批8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项(天元基金等其它项目待公布),资助金额总计4322.50万,资助率为23%,高于基金委平均资助率(20%)。项目获批数较2013年同期增长14%,资助金额较2013年同期增长28%。其中重点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4项,联合基金项目19项(详见附件)。
从项目分布情况看,我校今年共有17个学院及科研机构在基金委8个学部获得项目资助。其中物理与电子学院11项,生命科学学院和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0项,医学院9项,化学化工学院9项,环境与规划学院9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9项,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8项,一附院5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4项,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3项,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3项,土木建筑学院2项,教育科学学院2项,工商管理学院2项,药学院1项,软件学院1项,淮河医院1项。
这次我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白锋教授获批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这是我校第一位获得此项资助的科研人员,也是河南省获批的第三个此类人才项目。
2、宋纯鹏教授申报的“气孔发育及其调控玉米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万师强教授申报的“三种温带草原类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苗长虹教授申报的“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驱动机制与环境效应”分别获批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这是我校在同一年获批基金委重点项目数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2014年河南省获批基金委重点项目数为4项)。2001年以来我省获批基金委重点项目总数为20项,至今我校获批基金委重点项目总数达到6项,显示了我校在逆境生物学、全球气候变化、人文地理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
3、2014年获批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均为历史最好水平。涉及基金委8个学部、学校17个学院,再次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医学领域数量快速增长(较2013年获批数目增长46%),物理与电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基金获批数量也增长迅速。
良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单位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得益于学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的良性互动;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科研资源竞争,齐心协力,克难攻坚。
附 件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