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河大师生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同台演绎马可音乐作品

22.09.2014  13:40

 从脍炙人口的《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到鼓舞人心的《游击战歌》、《陕北组曲》,抗日战争以来,马可音乐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昔日,怒吼歌声犹在;今天,民族精神不改;9月18日晚7:30,《中国民族音乐的丰碑》——马可作品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精彩上演,河南大学师生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同台演绎马可音乐作品。寻祖寻根,重温烽烟漫卷的年代;精心排演、诠释人民音乐家的经典创作;虔诚纪念,传承时代歌者的民族音乐情怀。

   时值九一八 唱响民族音乐纪念峥嵘历史

  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民的国耻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唱响民族音乐既是对人民音乐家马可的追忆,也是对烽烟漫卷年代峥嵘历史的铭记。

  抗日战争期间,马可创作了《游击战歌》等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坚定人们的抗战信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

  音乐会上,激昂的男声四重唱《游击战歌》,以轻快流畅、进行曲风格的曲调描摹出游击战士巧妙作战的典型形象,铿锵有力的声音彰显着与敌人抗战到底的决心。

   久经传唱之曲 献礼中国音乐学院50周年庆

  音乐会选取了马可的14首代表曲目,两校师生精心排演,以独唱、对唱、合唱、民族管弦乐演奏、歌剧选段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诠释经典马可音乐作品。

  时值中国音乐学院50周年庆,两校师生同台演绎马可音乐,既是对马可先生的纪念,也是对中国音乐学院的祝福。

  节奏轻快、旋律流畅的歌曲《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以昂扬饱满的音律呈现社员之间的欢愉情感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自豪感;优美自然的表演、贴近生活的淳朴歌词,和着独具民族风味的乐曲,将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扎红头绳、贴门神等片段娓娓道来;秧歌剧《夫妻识字》以独具民族特色、活泼欢快的表演,清晰地唱出了回响在神州大地的朗朗书声。欢快的旋律传达着两校师生对中国音乐学院的真诚祝福。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学子的理想殿堂,马可音乐时演时新,两校师生高水准的演绎,赋予马可作品新的艺术内涵。”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

   两校同台演绎 诠释经典马可音乐

  暖场音乐《陕北组曲》优美的旋律响起,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完美演绎了甜美辽阔的陕北风光,将观众带入马可音乐的殿堂。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高亢嘹亮的歌声响起,宛如奔腾的黄河水咆哮而来,一曲《黄河水手歌》正式拉开音乐会的序幕,河南大学的歌手们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现黄河岸边水手的深沉情感和豪迈情怀;《兴安岭栽上了浅水藕》以淳朴简单的唱词描摹出人民群众在兴安岭栽浅水藕的场面,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中国音乐学院Ei yoyi组合的十个女孩儿伴随着欢快跳跃的旋律,在舞台上尽情演绎歌舞《南泥湾》,歌颂“处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小二黑结婚》节奏明朗轻快、刚劲简洁,富有民歌风味的旋律、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以豪迈热烈的旋律展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场面,歌声铿锵有力,观众们深受热烈氛围的感染,纷纷站起来,整个音乐会场回荡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激昂乐音,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音乐会让我领略了马可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游击战歌》、《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些歌曲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这就是马可音乐的精神所在。”坐在观众席上的陈春兆说。

   中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亲自指导演员排练

  音乐会排练期间,中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先生全程指导,耄耋之年的她亲自排戏,为演员们做示范,用行动揭示艺术的真谛。她一再强调:“兰花指这些没必要的动作都不要,一定要生活化,表现出内在的东西。”

  排练《小二黑结婚》的过程中,郭兰英亲自上台,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抓,为了让“小二黑”入戏,表现出轻快欢愉之情,郭兰英激动地对“小二黑”说:“你是打胜仗归来的人啊,走路要表现出阳刚欢快的感觉呀!”她手把手地教,蹦跳着带演员走场。歌剧《白毛女》扎红头绳的片段,郭兰英亲自演示扎红头绳的动作,跪在地上给演员做示范,长时间的跪地指导让年迈的郭老无法起身,在两个人的搀扶下才勉强站起来。

  演员们被郭兰英先生的言传身教深深感动,河南大学王凯歌老师感慨地说:“郭老师八十多了,还亲自向演员示范在舞台上摔倒的动作,指导《白毛女》这场戏的时候,她唱着唱着就流下了眼泪。”王凯歌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老艺术家的钦佩与敬仰之情,“郭老师用行动诠释艺术,用心灵感知音乐,为我们后辈上了意味深长的一课。”

  郭兰英说:“演绎马可音乐是一个寻祖寻根的过程,排演马可音乐的过程也是对马可先生的纪念。马可为中国民族音乐费尽一生心血,我们演绎马可音乐作品,将属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东西永远传承下去。”

  据了解,马可于1935年至1937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冼星海影响,马可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歌曲创作,从此走上革命音乐的道路。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成立时,马可先生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参与筹建中国音乐学院,担任首任副院长。为纪念马可诞辰95周年,2013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通过探讨马可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精心排演了经典马可音乐作品,于12月24日举办“纪念马可诞辰95周年——人民音乐家马可作品音乐会”,将马可作品再次呈现在母校的舞台之上。此后,马可音乐会又相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亮相”。目前,河南大学正着手将马可音乐会打造成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品牌栏目。

  通讯员 董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