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焦裕禄》:让楷模可触可感

01.08.2016  22:10

7月25日下午。徐州新城会议中心。一堂形式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

台上授课的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而是中央歌剧舞剧院的40多位演员;台下听课的是徐州“四大班子”成员以及各机关单位的1000余名党员干部。

这堂党课没有进行政策宣讲,也没有讲述各种大道理,而是上演了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这场演出是徐州市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为了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徐州市委探索出用文艺演出为党员干部上情景党课的教育方式。

大幕拉开,观众跟焦裕禄纪念馆副馆长张继焦一起开始了在泡桐树下的回忆。那是1962年的冬天,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正在兰考肆虐,斑驳的兰考火车站挤满了逃荒的老百姓。临危授命的焦裕禄赶赴兰考上任,从此将自己的生命和名字定格在那片土地上。这部音乐剧以焦裕禄的事迹为蓝本,立体刻画了焦裕禄波澜壮阔的一生,特别是他在兰考最后的生命历程。全剧分为“泡桐下的回忆”“兰考的冬天”“敢教日月换新天”“我是兰考的儿子”“兰考的春天”以及尾声6部分。

焦裕禄的名字家喻户晓,焦裕禄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在很多人心里,焦裕禄已是一个符号化的榜样和楷模。如何让这位符号化的县委书记在舞台上变得有血有肉,不仅关系着这部音乐剧的成败,也关系着新时期创新焦裕禄精神讲述方式的尝试能否取得成功。

音乐剧《焦裕禄》创作之初,有人建议增加一些反面人物和虚构情节,以加强作品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可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对主创团队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编”。事实证明,真实的故事最感人。

演出现场,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与演员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兴奋、时而悲伤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向观众缓慢展开50多年前焦裕禄的人生轨迹。剧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而正是对于这些“真实存在”的还原再现,强烈震撼着观众的心灵。一首《咱们老树老土永远在一起》,展现出焦裕禄对母亲与妻儿的愧疚;一个焦裕禄连几毛钱的车票都买不起的细节让人心酸;一幕焦裕禄母亲丧儿后的悲号场景让人动容。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1000多人的会堂,没有一个人随意走动,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到了舞台上,沉寂的空间中,除了舞台上的音乐声和歌唱声,就只剩下观众的心跳声。演出结束时,观众们才起立,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时很多人的脸庞上挂满了泪水。“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精神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是很多人观看完《焦裕禄》后的共同感受。

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宣传焦裕禄精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该剧破解了主旋律剧特别是政治人物剧在舞台艺术创作上的难题,因为它把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成功转换为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让观众可触可感。

我相信、我相信,我没有失去我自己;我相信你,我相信你,你也不会失去你自己……”音乐剧《焦裕禄》的最后一首歌这样唱道。80后演员余音在这部作品中饰演焦裕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焦裕禄的外孙。余音说:“我唱到这首歌时总能想到太多。我们这代人常被说成是‘信仰丢失’的一代。看《焦裕禄》是看一个年代和一个好人,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要靠我们自己去追寻,这首歌是这部音乐剧的一个省略号,焦裕禄的故事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