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面塑大师醉心“葫芦娃” 承载河洛元素

21.08.2014  12:43

 

镂空雕刻牡丹瓶

□本报记者黄红立特约记者王祝鹏文/图

吉祥花盆、灵动金鱼、圣诞老人、寿星、宝瓶……神话故事里的一个个神仙法宝都长在一根根葫芦藤上。8月18日,几天的雨水天气之后,偃师市大口镇马村民间艺术家李宏超精心种植的“葫芦娃”分外精神。绿叶藤蔓间,一个个青翠的葫芦各自模样,或是观世音庄重佛相微笑看世界,或是济公一副嬉皮笑脸,或干脆就是一个惟妙惟肖的大头葫芦娃,宛若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悬挂在青藤上滴溜溜晃来晃去,煞是可爱。

面塑大师心中有根艺术之藤

今年50岁的偃师市大口镇马村村民李宏超会面塑。一团面在他巧手里变成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他面塑技巧高超让远远近近方圆数里见识过的大人小孩都跷大拇指。今年3月,他塑造的17个人物、7匹骆驼、1辆马车、唐三彩、牡丹花等30多个角色组成的“东方丝绸之路起点”面塑造型更是轰动洛阳。

除了面塑,李宏超最大的爱好是国画。居室悬挂的几幅山水画作品显示了他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追求。但李宏超的艺术细胞绝不只有这些,在他巧手摆弄下,歪脖子树长成了树桩盆景,树疙瘩雕刻成了精美根雕,院中的奇石也让人赏心悦目。李宏超心中有一根艺术之藤,上面开满艺术之花,结着一个个创意果。

从面塑到“葫芦娃”新灵感源源不断2013年,李宏超有了新灵感。这回他摆弄的不是面团,而是人见人爱的葫芦。他把经常捏的民间艺术人物形象“济公”等,用泥巴塑成模型,倒出了十几个石膏模子,然后让葫芦在石膏模子里长。经过精心管护和摸索改进,最终有三个葫芦“老老实实”按照他的模子长成了神灵活现的济公、宝瓶、葫芦枕。一年过后,李宏超掌握了要领。济公等三个“葫芦娃”虽然粗糙,但是改进模子,就可以更加精致。李宏超心中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2014年李宏超这个新创意成熟了。他一发不可收拾,决定批量制作他的“葫芦娃”。他托一家模具厂,制作了一批塑料模具,将一片田地变成了“葫芦娃”的“克隆园”。眼下,一大堆“葫芦娃”正在他的“克隆园”的葫芦藤上茁壮成长。

让传统艺术承载更多河洛元素

“咱家的葫芦藤上过一百年结的还是葫芦,李宏超家结的是‘神仙’。”络绎不绝的乡亲们看后发出赞叹。李宏超介绍,之所以选择葫芦,除了因为葫芦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还因为葫芦耐保存。雕塑可以移植到各种水果上,但水果不易保存。他制作这些“葫芦娃”虽然与他擅长面塑技艺分不开,但不是他发明的。这是和面塑艺术一样古老的另一种中国传统艺术,正式名字叫“范制葫芦”。

据了解,范制葫芦又称匏器,是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相传是明代一个叫梁九公的人发明的,清代玩物之风大起,范制葫芦在宫廷繁盛之极,并增加了勒扎、火画、压花、刀刻等工艺,成为一门复杂的艺术。

“范制葫芦成功率低,最高也不过三成,松一点儿葫芦就会长变形,弄不好会长炸,撑坏模具,再者要控制好温度,灌溉,精心养护,长出的‘葫芦娃’外表才光滑好看。”李宏超说,“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乡亲来看我这些‘葫芦娃’,虽然累,却很有成就感。”

李宏超说,下一步,他还打算让家乡偃师的玄奘、洛阳牡丹、龙门卢舍那大佛等更多的洛阳元素“长”在葫芦上!

责任编辑:周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