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学建模?上海非遗传承出新招
中新社上海3月22日电 “要有懂技术的人,把中国民间文化传统元素表现出来。我们的非遗传承人培训课程已经加入了建模的课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传承人培训班负责人姚诞22日告诉中新社记者。
在22日举行的“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精品邀请展”上,姚诞对记者说,希望非遗传承人能用数字化的语言,对各个领域加以发掘,做出有当代设计感的作品。
去年下半年,中国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并在全国范围确定了23所试点院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上海的培训试点院校。姚诞透露,培训之所以引入建模技术,是考虑到当代设计普遍以数字化形式展开,主流的建模架构都来自国外。非遗传承人必须学会这些技术,才能把更多的中国元素加入其中,以素材库的样式来推广传统文化元素。只有把“非遗”更多推广到社会让公众所享受,非遗才能真正超越“遗产”。
不少上海中小学近年都开设非遗课程作为学生的课外兴趣班。国家级非遗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传承人符海贤告诉记者,2013年开始,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开始进入中学开课,扩大了这门技艺的知晓度,他也由此招收到不少小徒弟。姚诞则透露,越来越多的“80、90后”们开始对非遗技艺感兴趣,这从去年传承人培训班报名超员就可见一斑。非遗传承需要更多有志者加入,是否对非遗感兴趣正是他们招生的最重要指标。短训班目前只有一个月,对于技术培训而言仅够入门。他们正在探索面向公众的长期培训班。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精品邀请展展出了来自全国五十多个非遗保护单位以及传承人提供的工艺类精品共计两百多件,不仅涵盖了海派黄杨木雕、海派玉雕、老凤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海派旗袍、顾绣等来自上海本土的非遗保护项目,还容纳了苏绣、龙泉青瓷、汝窑烧制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等一批来自全国的精品项目,堪称非遗传承人卓越艺术成就的一次盛况空前的集中展示。
最近,上海刚刚出台非遗保护条例,提出“生产性保护”。此次邀请展带来不少衍生品,还现场进行制作技艺展示。此外还将对非遗精品进行拍卖,探索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