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郑举办

11.12.2014  17:26

为推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12月8日,由省文化厅举办的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在郑州开班,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刘春晓、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裴景岭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从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意义、目的和通过培训工作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等三个层面做了系统阐述。他指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活态性,保护非遗项目首先要保护传承人,传承人是重要的文化承载者和传递者,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技艺里,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技艺和极高文化价值的濒危非遗项目,只有依靠传承人才得以世代相传。在目前很多项目存在濒临灭绝和人亡艺绝的困难局面下,我们更应该保护好传承人,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让传承人更科学、积极地传承、培养后继人才,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下去,真正做到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子孙后代。

他强调,作为传承人一要增强荣誉感,认识到大家所从事工作是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庄严使命,是保存和传递优秀文化遗产的高尚事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伟大工程之一。二要明确责任,认识到自身既是在传统文化研究、保护、传承方面有突出成就、有主要贡献的优秀人才,又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带头人和表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应该把传统文化的内涵、形式传承好。三是树立自信心,面对困难和问题,应该相信党和政府对非遗保护不断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度越来越高,应当充满信心、树立自信,非遗事业会大有作为。

他还指出,积极探索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是文化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树立服务理念,对代表性传承人这个精英群体,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一个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的社会空间,通过项目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以及相关扶持措施,为传承人建立一个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完善展示展演等场所,为非遗工作建立一个广阔的平台。他还鼓励和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借助培训班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认识、提升传承人的非遗保护工作能力。

本次培训班为期两天,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刘春晓处长、张永俊副处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方可杰等在培训班上做了专题报告。内容包括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解读、代表性传承人如何更好地开展保护和传承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基本方法等。

作为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以来,省文化厅相继举办了五期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对文化部、省文化厅公布的84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64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系统培训,期间,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应邀授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培训班的举办,参训传承人普遍感受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无比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他们纷纷表示要不断学习提高,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