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非煤矿山工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18.12.2014  09:41

针对全市非煤矿山企业点多、面广、线长,安全基础薄弱的特点,结合金属、非金属市场实际,为进一步促进全市非煤矿山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我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扎实开展了非煤矿山工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措施,形成动力

(一)完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信阳市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市政府重新调整了以市长为主任,以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职责分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各企业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印发了非煤矿山工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文件,成立了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有效推进了非煤矿山工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营造安全氛围。在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以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为载体,以社会培训学校为平台,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多轮次、广覆盖的宣传攻势,着力宣传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市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安全专项整治工作8次,悬挂宣传栏1100个,出动宣传车500台次,张贴宣传标语11000多条,发放宣传单20000张。全市安全生产旋律时时奏响,激荡人心。

(三)强化执法检查。坚持实行执法检查常态化,督查月例会、季度协调会工作制度,强化日常检查、定期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重点督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促使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高效推进。

二、齐抓共管,彰显合力

安全生产,是大合唱,绝非独奏。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条条块块齐努力,方方面面同攻坚”。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横向各县区、各乡镇、各非煤矿山企业,纵向各有关单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纷纷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排查隐患、整改隐患,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打非治违、创优达标。在工作中,全市共集中执法162次,查处非煤矿山企业各类隐患1137处,投入整改资金954万元,剥离浮土120000方,新增安全警示标志320多副,抽水泵120多台,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80多台,安装监控检测设施30多台(套),淘汰落后矿用设备8(台)套,整改隐患1120处,整改率98.5%,责令停产整顿19家,行政处罚2家,约谈了有非法开采迹象的企业4家,淘汰发展方式粗放并提请政府关闭企业15家,行政追责2人。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61家,占全市矿山总数62.9%,位居全省前列,得到河南省安全监管局肯定。

三、铁腕整治,凸显效力

我市各级各部门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的手段,出重拳,响鼓重锤地抓好了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了检查“全覆盖”,隐患“零容忍”,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效力凸现。

(一)安全大局持续稳定。2014年1-11月份,全市非煤矿山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有力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大局持续稳定。

(二)安全基础更加夯实。随着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企业安全基础投入、安全隐患整改投入逐步加大,企业安全本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三)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生产的大力宣传、重大安全隐患的挂牌督办、“六打六治”的强力推进、安全责任事故严肃查处等工作有力开展,促使安全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安全理念逐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改革开放的红利的理念深入人心。(信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