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把青铜“大宝剑”?知道这些,你就能自己做
剑,兴起于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虽说已过去2000多年,但当时的铸剑工艺依然令人叹为观止,譬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作为青铜剑的代表,历经岁月,周身竟无腐朽,仍能“削铁如泥”。那么,这些传奇的“大宝剑”都是如何铸造的呢?10月24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从在驻马店召开的中原古代铸剑技术及剑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让专家教你如何做一把青铜“大宝剑”。
既然是铸剑,那么首先要了解,青铜剑的基本形制。
而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考工记》,自然是最好的参考。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星光在报告中介绍说,《考工记》中的“攻金之工”,详细记载了春秋战国各种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其中的《桃氏》篇,则详细记载了剑的形制。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青铜剑主要由剑首(剑柄尾部的圆盘)、剑柄、剑后(剑柄中部的凸箍)、剑格(剑柄与剑身之间的部分)、剑身构成。”王星光介绍说,《桃氏》中记载,剑格宽度约为6厘米,各部分尺寸均以剑格为基准,“剑柄周长与剑格宽度一致,长度是它的两倍;剑首直径为剑格宽度的三分之二;剑身最宽处与剑格相连,宽度一致;剑身长度根据剑的等级不同略有区别,等级高的剑身就长,从40厘米到70厘米不等。”
知道了形制,接着就是铸造了,那么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如何呢?
首先是材料配比。王星光介绍说,《考工记》中有世界最早的合金比例配方——“金有六齐说”,即不同青铜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三分其金而锡具一,为大刃之齐’,就是说青铜剑的铜锡比为3:1。铜影响合金的韧性,锡影响合金的硬度。古人认为,这样的配比可以两者兼顾。”王星光说。
“但结合大部分出土铜剑的合金分析数据来看,铜锡配比大多没有严格遵守3:1,但总体上是在此范围内或大或小波动。考虑到2000多年前的测量水平,和众多可以影响合金配比的因素,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理论已属不易。”
再者,就是铸造的火候了。根据《考工记》中的“察焰之法”记载,铜锡合金在熔炼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颜色的烟气能够表现材料的纯度,以说明铸造的时机。“最先挥发的杂质,产生黑浊之气;随后锡熔化,产生黄白之气;最后熔点最高的铜熔化,产生青气,这时候就说明材料已经全部熔化且比较纯净了,可以开始浇铸了。”王星光说,随后再经过铸后加工,一把青铜“大宝剑”就完成了。
据了解,本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文博、考古、教育等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中原地区出土古代剑器、铸剑技术及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等问题展开研讨;展示最新剑文化相关的考古及科技史研究成果;探索剑文化的形成、剑术发展及传承。
“作为古代冷兵器的代表,剑在考古发掘中时常都会有发现。剑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象征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原是“剑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区,驻马店市西平 “棠溪剑”是中国传统冶铁铸剑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与周边地区的剑文化相互影响交流,共同形成了中原地区灿烂的剑文化。本次论坛的召开,有力促进对中原地区出土剑器、铸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增强研究古代剑器的学者、剑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现代剑文化产业的互相交流学习,对发扬传统剑文化,助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河南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刘海旺如是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