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三十载案台灶旁献青春——记风华园自选餐厅主任祝军
22.05.2015 19:05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小伙计苦练好厨艺
1980年,17岁的祝军带着青春朝气和满腔热忱来到原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东校区),成为一名普通的炊事员,从此踏上了食堂人的第一步。他说“那时我不到18岁,想着找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
刚到食堂,他被分到了面案组,早上4点多起来和面蒸馒头是家常便饭,滴水成冰的时候也从不例外,这一干就是三年,后来馒头、花卷、包子、油条,各样主食都能手到擒来。当时的食堂主任看他聪明机灵,就把他调到菜案组,他跟着老师傅好好学习,私下里认真记笔记,有不明白的就主动求教。大家都夸他勤学好问,他却说“做饭辛苦,但也是技术活,咱得认真”。悉心钻研厨艺的他,很快就对菜案组的工作驾轻就熟。他不仅仅满足于完成工作,更要求把工作做好、做精、做细。一听说哪里的饭菜不错,他下班后就去“偷师学艺”,认真品尝、细细琢磨,把渐渐总结出的心得体会用在工作中。
食堂的工作辛苦异常,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一天三顿饭必须做到准点开饭,当时已是菜案组长的祝军一天有15个小时在食堂。他说:“咱的工作就是这样,保证正常开饭是最基本的。”话语虽平凡,透出的则是后勤人的踏实与诚恳。
“一辈子就要做庖丁”
1993年,祝军因工作关系调离了食堂,可他没事就回去转转,他说“别人都笑我一身食堂味,但我就是割舍不下,一辈子就要做庖丁”。两年后,他又回到了食堂,系上围裙,带上帽子。当他重新成为一名厨师时,感到浑身都是劲,自己的满腔热情就应该在食堂这片天地上尽情挥洒。
于是,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自费购买书籍、请教有经验的师傅,一来二去祝军的厨艺有了快速提升,他负责的小炒窗口经常人满为患。看着同学们吃着喷香的饭菜,他心里满是喜悦:“我在食堂干这么多年,每次看到大家吃饭香,心里都美滋滋的,我文化水平不高,能给大学生们做饭,我很自豪!”
2002年,凭借对工作的热忱和精湛的厨艺,祝军当上了食堂主任。他说:“组织信任咱,咱就好好干”。他深知食堂主任责任重大,必须对各项生产环节都严格把关。每天,他早上5点钟就准时出现在食堂,到后厨看看早上出锅的馒头够不够暄腾、刚炒出来的菜色泽咸淡如何、前厅地面有没有积水、洗碗间的碗筷消毒彻底不彻底。然后,马上又到后厨检查刚送来的青菜和肉新鲜不新鲜,这是食堂饭菜品质高低的关键。祝军总是特别仔细,“过会儿检测室的工作人员就来了,再看看农药残留情况,食品安全可是大事啊,工作干了一辈子,可不能在安全问题上栽跟头”。
祝军对工作一腔热血,对员工也是热心肠。谁有个发烧感冒,他总会嘘寒问暖,谁有个头疼脑热,他主动关心问候,遇上员工生病住院的情况,他甚至自掏腰包,提上水果、牛奶去慰问,提起祝军员工们都竖起大拇指,直夸他“好人呐!”。
老主任遇上新挑战
食堂主任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 祝军工作从未松懈,他用一百二十分的责任心,换来了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好评”,他所在的餐厅获得了省级“示范性学生食堂”的荣誉称号。2014年6月,后勤集团筹备风华园自选餐厅,7月5号学校正式放假,8月10日餐厅各项工作必须到位。他明白时间紧任务重,丝毫松懈都可能延误开伙的时间。三伏天里,他和工人们坚守在一线,经受着高温的考验,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五十多个工人轮班工作,可唯独祝军必须一直坚守,累了他就在席子上躺 一会儿,一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家,有时候甚至三四天连轴转,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大家都心疼不已。
经过四十天的奋战,风华园自选餐厅终于初具规模。后厨改造和前厅装修完成后,祝军又要投入到人员培训和菜品研制的工作中。风华园自选餐厅利用的是智盘结算系统,整个就餐流程与以前的餐厅大不相同,而且对饭菜的品质要求高,在人员管理和菜品质量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给已经年届50岁的祝军提出了新的挑战。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培训,了解各个操作环节,认真做笔记。晚上回到家里,就开始研究食谱。以前的包子、馒头、大锅菜显然已经不能再出现了,自选餐厅要想在主食、小炒和汤粥方面上个台阶,不仅要增加花样品种,提高菜品的色香味水平,还要兼顾价格因素。祝军购买书籍,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同行,不停删改菜谱,一遍遍核算成本找到最优价格,为师生奉上物美价优的饭菜。
8月底,风华园自选餐厅如期营业,他在餐厅例会上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不善言辞的他站起来给大家深深鞠上了一躬,此时无声胜有声!
风华园自选餐厅开业至今,已经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每天络绎不绝的就餐长队,就是对餐厅最好的肯定与嘉奖。2015年,风华园自选餐厅被评为河南省高校 “文明餐桌示范学校食堂”,5月份由校团委组织开展的“郑州大学学生最喜爱的餐厅评比”中,风华园自选餐厅以高票当选,实至名归。
“学生满意是最高奖励”
获得荣誉后的祝军并没有骄傲,他说“学生的满意是最高奖励”,于是他“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一有“机会”就帮助学生。每天中午11点,总会看到祝军在主任接待岗为师生“站岗”,及时为大家解决问题。师生们反映的情况,他都拿个本子详细记录,落实清楚之后一定给同学们认真回复。
他不仅“站岗”,也“放哨”。同学们每天都能在食堂看到祝军的身影,他经常端着盘子和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询问对食堂饭菜的意见。每当有同学反映今天的饭菜咸了淡了,他总要自己去尝尝,他常说“同学们的意见就是对咱工作的关心”。夏季来临,祝军就给同学们提供绿豆小米粥祛火解暑,天气转凉就上山药红枣粥补气养胃,在细微处让同学们感受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祝军听说有同学家里贫困而吃不饱饭的时候,他细细想着:前厅的工作主要是收拾碗筷,靠的是手勤脚快、细心麻利,学生们完全可以胜任。于是他在餐厅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七八个学生轮流工作,在不耽误上课的情况下到食堂打零工,每个月能有200多的收入,同学们说“祝主任对我们特别好,有时候下课晚了、不小心打碎了盘子,他从来没红过脸,总是笑眯眯的说以后小心点”,因为对学生用心真诚,这里的勤工助学岗位也是“一位难求”。面对来这里“供不应求”的学生们,他总是热心推荐给其他的食堂,“大学生们不容易,我也仅仅是帮个小忙”。每年到了毕业季,总有学生来食堂跟他道别,说“我在这里学到了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恩”,祝军也总是鼓励学生们“出了校门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记得经常回学校看看,我还给你们做饭”……
52岁的祝军在食堂一线已经工作30多个年头了,那一份总也割舍不下的食堂情恐怕就是一个普通的后勤人对工作的默默坚守。“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为大家服务我觉得光荣。”
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这正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真实体现。(李伟华 供稿 图片)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5-05-22 18:03:21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22.05.2015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