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去霾又来 别让心态过山 警惕健康隐患

16.12.2015  11:29

  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评判,有时需要通过一些中间的媒介,别人才能认识其分量或价值。就像成语“狐假虎威”,小动物们是看到了背后跟着的老虎,才认为狐狸也是很厉害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拍一部电影时,他饰演男主角,而饰演女主角的是一名当红女星。女星感觉同一个无名小辈演对手戏有失身份。一天,女星竟当着他的面对导演说:“那个大鼻子、小眼睛的人,我不喜欢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深感自卑。但他暗暗发誓:你越是瞧不起我,我越要努力。后来,他受邀请去参加一个颁奖典礼,许多好莱坞大牌影星云集于此。他有些底气不足,只好规矩地站在一旁。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大牌影星竟然一一上来同他握手。他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也是大明星了。”他,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成龙。

  “狐假虎威”说雾霾

  故事很励志,但除了励志之外,其暗含的一个认知方面的心理规律也很耐人寻味。即,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评判,有时需要通过一些中间的媒介,别人才能认识其分量或价值。就像成语“狐假虎威”,小动物们是看到了背后跟着的老虎,才认为狐狸也是很厉害的。

  雾霾,也是如此。

  现在,雾霾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几年前,雾霾仅仅是一种天气预报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和扬尘、寒潮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个天气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似乎不甘寂寞,不断地重拳出击,让大家对其不再小觑。渐渐地,街上不断有人戴着特别的口罩出行。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雾霾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一般水平,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对于很多人而言,雾霾只是朦胧的视野或一个理论上的数值。直到今年的12月7日前后,雾霾的数值达到了红色预警。几个小时之内,北京的中小学校紧急发出停课通知,车辆也突然开始单双号限行。街上戴口罩的人陡然增多。商场里,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开始急剧飙升。人们从官方对待雾霾的态度上,看到了雾霾的危害,于是越发重视对雾霾的防护。

  据国外报道,当年英国死于雾霾的患者达数千人。因此,雾霾的近期影响虽尚未显现,但远期影响则不可低估。

  不以为然和如临大敌

  当然,和雾霾一样,其他很多危险因素也都是无形的、沉默的、隐蔽的,叫狗不咬,咬狗不叫。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饮酒、熬夜、少动等,虽然看似不足无奇,但其危害经年累月,也会侵蚀健康,甚至杀人于无形。有些猝死的发生,就是隐秘的危险因素日积月累而突然爆发的结果。因此,对于雾霾,不能因为当下感受不到其危险气息而忽视其远期危害。

  但现在走到街上,放眼望去,戴口罩的人数仍不到一半。可见,对于雾霾,很多人还是不以为然的。就像一个段子说的,2月14号怎么过?有人回答,给它个脸,它是情人节;不给它脸,它充其量就是个星期五。但对于雾霾,如果持有这样听之任之的态度,则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因为你身处雾霾之中,若要健康,除了主动防护,你别无选择。此时选择从众,积极进行防护,还是有益无害的。

  当然,重视雾霾,也不必如临大敌。有些人在雾霾突降的那天,就出现咽部不适、咳嗽、胸闷的感觉。不排除确实存在空气污染刺激呼吸道的影响。其实还有一些人则是受到了环境的暗示而出现的症状,身体本身未必需要出现那么明显的反应。对于这部分群体,在做好必要的防护后,尽可放下心来。有个故事很有趣,说有人感觉这两天雾霾很重,心理压力很大,一直都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喉咙,令其感觉呼吸困难,脖子后面老是感觉有诡异的阴风。后来去了趟医院,医生认真检查之后,告诉他:毛衣穿反了。这个笑话暗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对雾霾过于关注、敏感,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立刻归咎于雾霾。其实,面对危险,必要的紧张是积极的有益的,可以调动警觉防御的姿态,但过犹不及。当然,如果没有把握,去医院检查一下也无妨。

  雾霾的真相和谣言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存在蓄积效应。眼下,即便是雾霾突然而至,对个体的生活一般也不会造成特别的直接影响,却可能降低对所在城市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去年社科院的一份宜居城市排行榜显示,排在前十位的都是南方的沿海城市。而曾经居于前列的北京,则跌至41位。拖后腿的众多因素之一就是雾霾的出现。当雾霾成为一个城市的特征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存在的影响是持久而广泛的。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解决力度。

  曾经有位朋友说,要去海南工作,自己解释说北方的雾霾太重了。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说辞,一定另有隐情。就像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其实此恨不关风与月。眼下的雾霾还不至于让人背井离乡,却可能成为逃离都市者的背上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雾霾加重之后,微信的朋友圈里不时出现“航拍北京雾霾”、“鲜肺6天变黑”等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的消息。后来被证实均为不实之作。航拍的黑压压的图片其实是云,不是霾,霾一般处于二三百米的高度,而云层则要几千米高,图片发黑的原因是拍照时减少了曝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之所以选择相信,就是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认知的空白领域被错误的知识填补。就如同那句谚语所说的,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尽早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别让谣言总是抢占先机。而热衷转发这样消息的人,一半是在传递焦虑,一半是在引人注目。对这样夸张的极端的消息,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警惕。

  对于雾霾,还是要相信科学,相信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在科学的防护下淡然处之,防患于未然。文/宋崇升(北京回龙观医院)(校对:陈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