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郑州露宿街头的人们 工人没钱租房睡桥下

18.08.2015  14:09

马大爷,驻马店人,流浪老人。61岁的马大爷,83年就来了郑州,而后辗转深圳、北京、重庆,最终又回到了郑州。如今,他靠拾荒为生,素日喜欢饮几口小酒(6块一瓶的白酒),捡别人扔掉的食物充饥。

无论春夏秋冬,郑州火车站广场都从不稀缺彻夜候车的人。他们抱着、枕着、抓着随身行李,以各种所能想象的尽可能舒服的姿势浅浅入睡。

郑州某医院门诊楼前,诸多病人家属睡在简易铺盖之上。在我们对世界的有限了解里,“看病难”几乎是毫无质疑的通俗认知。

农业路中州大道桥下的空地上,一到夜晚就早早铺满了铺盖。这其中,有单身的中年汉子,也有隐约瞥见白发的老者。拍摄间隙,光着膀子的张先生前来攀谈,由于终日在炽烈的阳光下工作,他的皮肤黝黑而粗糙。他用探寻的眼神上下打量着相机,喃喃地说着“这家伙想必不便宜吧。”张先生说,他们大都从外地来,因为工资低廉而租不起房,白天工作时行李和铺盖就随身携带或藏在桥下隐蔽的地方。可即便是桥下这片空地,也不是天天都能睡得安生,经常会有管事的来轰人,说影响市容市貌。

图/文 崔光华

当灯火渐次点亮入夜的城市,四面八方的汹涌人群缓缓消失在一个又一个拐弯之后,这座终日喧闹的都市,才会有片刻相对而言的安静。

没有飞鸟归巢,也没有炊烟袅袅,甚至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看不到日落西斜,但对于众多生活奔波于此的普通民众来说,这座雾霾重重、堵车依旧的城市,仍然意味着一个归宿。

【无处安放的晚安】

有家的地方就有晚餐,有家的地方就有温暖,再不济,也会有张安眠的床。

但当我们真正在深夜沿着河流般支脉众多的街道一一寻去,会发现有很多身影并非是舒坦地睡在家中软软的床上,他们有的睡在地上,有的睡在车上,有的睡在路灯下,有的睡在台阶旁,有的睡在天桥,有的睡在角落......这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人,有等人的青年,也有卖菜的大叔。

他们并非全都是流浪人员,但无一例外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或无家可归,或租来的房子过于闷热,或为了省钱不愿寻找临时住所。为了人身安全,外宿人员大多都会选择主干道、公共广场、公园等人多、灯亮之处。

但夏日夜晚的郑州,即便是晚上一两点,也常是车声、施工声不断,并不会真的安静下来。

显而易见,这种环境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休憩场所。一位睡在天桥上的老大爷说,“特别困的时候,就算躺在火车道旁边,一样能睡着,习惯了就好了”。

是没能拼命努力去为自己挣一个舒服的家,还是曾经努力过最终仍然不那么如意?是宁愿孤独流浪也不愿意就救助站接受帮助,还是救助站也不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是偶尔一次,还是常年如此?我们无从深究。

人无生来高贵贫贱之分,很多人的遭遇都与自身努力与否息息相关。然而,在我们心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里,却往往难以真的苛责起来。就像我们难免会想,如果炎炎夏日外宿街头尚且能够接受,那冷风刺骨的隆冬寒夜他们又将如何度过?

【这城市之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家】

霓虹闪烁、繁华喧闹的都市,或许从来都不曾张开温柔的臂弯,给正路过或正生活于此的人们,一份真正的归属感。原来这城市之大,夜之深沉,原来这城市之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家。

晚安,郑州。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