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除了扫墓、祭祀、踏青 更有对"政治清明"的呼唤

02.04.2015  18:33

清明将至,祭祖追思。清明缘于春秋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割肉煮汤”、不愿争功讨赏、反被烧死在山上的晋臣介子而立。当人们寻着他时,发现了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看到介子推的这首血诗,才明白原来清明节的含义,除了扫墓、祭祀、踏青等,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即期盼和呼唤政治清明!政治清明之义古已有之。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封建时代官员贪浊、差役强横是普遍现象,他们横征暴敛,所到之处鸡飞狗跳,身处下层的农民往往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当今社会,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应该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常扫思想之尘、常补精神之钙”,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纵观几千年的发展史,历朝历代都讲究“吏治”,而“吏治”又都与“廉”和“腐”相融相通。廉兴则吏治,吏治则民平,民平则国富;“腐”生则吏废,吏废则民怨,民怨则国衰。廉洁奉公,就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就必须牢固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廉洁奉公,必须严于律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只有让廉洁奉公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从政之要,才能走向“政治清明”。

政府清正廉洁,则民心汇聚、百姓拥护;贪污腐化,则众叛亲离,必将被人民所抛弃。政治清明就是要建成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反腐斗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从严治党,要有坚决有力的措施手段。政治清明就是要着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完善“不能腐”的制约机制,强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狠抓不放,常抓不懈,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做到除恶务尽,着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氛围。

干部清正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着力解决个体廉洁问题;政府清廉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着力解决组织廉洁问题;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核心,着力解决制度廉洁问题。干部清正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去掉私心杂念,不要打“小算盘”,不要当“和事佬”,不要怕得罪人。要敢做“包公”,敢唱“黑脸”,敢抓敢管,坚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政府清廉就是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与群众谈心交心,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要更多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办出顺民心的好事、得民心的实事、暖民心的难事。

只要权力的授予、权力的运行以及运行的结果都能在阳光下进行,让廉洁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那么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