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播之一翼
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举行,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致辞。
本届论坛以“茶-人-传统文化”为主题,与会专家共同探讨茶文化精华。
海外网5月15日电 5月8日至9日,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化院、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和中国华信共同主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协办。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总裁陈秋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等在开幕式上致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琪玉、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庄先、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等出席论坛活动。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卢嘉辰,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等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言。各界来宾、武夷学院师生、茶界企业家以及当地茶人等80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本届论坛以“茶-人-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茶与信仰”、“茶与现代社会”和“茶产业转型升级”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从不同视角探讨茶文化精华,交流茶文化研究成果。论坛内容丰富而精彩:从两岸四地茶文化的不同形态,到茶文化的民族凝聚作用;从历史上茶叶贸易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到形而上的文化内涵;从泡茶技术与道具的传承创新,到年轻人对饮茶的态度与习惯;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义,到茶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茶产业的升级转型带来了建设性的意见,为茶文化理论的挖掘和体系构建提供了新鲜而深入的观点,为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提出,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播之一“翼”。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对内振兴发展,对外介绍、交流的双重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为了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对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即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作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反思。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不能采用那些令人望闻生畏的哲学名词来向民众普及和介绍。为了中华文化普及和走出去,我们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传播观念。“体”即上述的“ 四观” 内涵;“ 翼” 是让“ 体” 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 两翼”,一为中国医学,一为中国茶文化。因为这两翼在中华文化无数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地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茶文化顺天遂人特性的形成,一靠中华民族对茶生长规律的认知和联想,二靠人们对茶性及其与人体关系的深入了解和体悟。茶之生,茶之育,茶之用,茶之效是最容易观察体验到的。而其他的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显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也都从某一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心灵和追求。这些可看做飞鸟身上的羽毛。鸟无翼固然无法起飞,但是如果没有羽毛也难翱翔,甚至无法成活。有体,有翅,有毛,就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可以飘洋过海。
许嘉璐认为,对于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人们对茶与人、茶与天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大约到宋代才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经过上千年的体验,人们才切实地认识到,茶真正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人们通过长时间饮茶所获得的感悟,实际是对初民精神的反刍。中华民族对茶有独特的感受和认知,与中华文化的主干儒释道所推崇的纯真智慧有密切的关系。在云南深山茶区阿瓦族的生活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和中原地区夏商时代远祖初民相似的质朴与纯真。茶树在他们心目中是神,是祖,也是朋友。茶树有生命、有感觉、有性格,和他们心灵相通、生命相连。这个地区的人民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精神,要比我们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先进得多,真实得多,直白得多。他们的“落后”只是在经济方面,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不应只用经济来衡量。在有关茶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的生活中,应当关注茶的文化层面,也就是生命层面。但由于世界的发展大潮,民众在被携裹着朝GDP奔跑,很容易关注到茶的物质层面。因而,就出现了包装过于奢华,价格过于昂贵,功效过于夸张、品牌过于分散等问题。这将至少造成两方面后果:一是由于错误的引导方向,可能导致整个茶行业的全面衰落;二是在茶领域出现上下脱节,拉大贫富差距和社会对立。历史经验表明,自古至今,茶的传播与受用首先由百姓开始,进而进入社会精英阶层,完成茶的精细和茶文化的提升。再由精英阶层的关注,反过来影响百姓对茶的认识。这是从下往上、再自上而下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使茶在中国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产业的根本动力,是茶作用于人身和人心的具体表现。因此,茶首先要为大众服务,着眼大众的需要,离开这个本源,就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以及茶本身的特质。
关于茶所蕴含的精神,许院长指出,历史上大多倡导顺其地、顺其时,都在秉承“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精神,但各有侧重。这些不同的倡导难以统一,也无须统一。各有特色也正是“和”的体现。“和”,就意味存在着不同。综观中国、日本、韩国等各国各家对茶之精神的种种概括,绝大多数都把“和”列入其中。从茶之生,茶之育,茶之制,茶之储,茶之水,茶之饮,以至茶之器、茶之火,都包含着“和”的精神。赏茶,饮茶,能喝出“和”之味来,即可谓得茶之“三味”。我们要把“和”作为核心,让灿烂的中华茶文化之花开遍全国各地,让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起享受中国茶的美妙。到那时,中国茶和中医双翼齐鼓,中华文化这只大鹏就可以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了。
与会专家和学者对本次茶文化论坛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本次论坛层次之高、影响之大、代表性之广范、讨论之深刻前所未有,对于弘扬中华茶文化、引领中国茶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及时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