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从小在开封市社会福利院长大 大学毕业后回福利院工作

13.06.2017  06:24

 

 

赵晶晶和孩子们在一起

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文

首席记者 杨东华/图

90后姑娘赵晶晶,是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建院近90年来,走出的首位女大学生。

毕业后,她放弃了高薪工作,归巢反哺,化身为特教老师,将自己所学传授给福利院的弟弟妹妹。她说:“我爱这里的每一个人,这里的孩子,如同我自己。”

【归来】

女大学生说,我想回家

在开封市社会福利院东侧的特教康复楼一楼,有一间小教室,地方不大,却很温馨。座位和挂毛巾的地方,贴着13个小孩的大头贴。

大头贴上的照片,都是赵晶晶和同事武珍平时拍摄的。她俩一共照顾13个小孩,最小的3岁,最大的7岁,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天气预报、发点心、教学、陪着孩子们读书……每一天,赵晶晶都在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

2016年11月4日,赵晶晶第一次见到小开尉。她拉着开尉的手,蹲在他面前看着他说:“开尉,你好。”小开尉听到声音看着赵晶晶,眼珠转了转,伸出舌头舔了舔嘴,把头扭到一边。

“我说,你抱一抱我吧!他听话地走到我面前,张开双臂一下子抱住了我。”赵晶晶在记录本上写着,还附了一张小开尉的照片。

赵晶晶回福利院工作已近一年时间。2016年7月份,赵晶晶从黄河科技学院毕业后,回到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她在那里长大。

刚开始,她把要回福利院的消息告诉了照顾她9年的护理工赵景慧和副院长王亚丽。作为长辈,她们都劝她在外边机会更好些。

毕业前,也曾有朋友推荐赵晶晶留在郑州,做一份音乐代课老师的工作,收入不菲。不过,赵晶晶说,福利院就是我家,我想回家工作。

【身世】

1996年走丢的小女孩

武珍说,赵晶晶是个细心的姑娘,不怕脏,孩子们一有口水、鼻涕,她二话不说就赶快擦。

赵晶晶也是个有耐心的老师,有时候遇到孩子理解不了的事,她就抱着孩子,一遍一遍地讲。

赵晶晶说:“这里的孩子,如同我自己,我曾经是她和他,现在我回来啦。”她这话所言非虚。

1996年,赵晶晶3岁时,不幸在大相国寺附近走丢。因为找不到家人,警察把她送到了福利院。

对“走失”的这一说法,她自己半信半疑,因为多年来从没有家人寻找过她。“长大了也就不再想这些了,现在福利院就是我的家。”赵晶晶笑着说。

和其他大多数被遗弃的残疾幼儿不同,赵晶晶心智和身体都很健康。聪明、伶俐的她,成为开封市社会福利院的重点养育对象。

【过往】

趴在“妈妈”背上,她泪流满面

1997年,中国开封SOS儿童村开村接收第一批孤儿时,因为当时福利院教育资源紧张,赵晶晶被推荐入住儿童村,从此开始了养教结合的生活。在儿童村,她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学习了扬琴。她考上初中的那年,福利院的就学条件改善,赵晶晶再次回到福利院。

不过,这次她没有回到院内的大家庭,而是成为院外寄养小家庭的一员。“小单元家庭是当时的一个探索,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完整的家给这些健康的孤儿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王亚丽说。

在小单元家庭中,“妈妈”赵景慧一直照顾赵晶晶等十几个孩子。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赵晶晶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赵景慧二话没说,背起她向医院奔去……在凛冽的寒风和冰冷的雪花中,赵景慧累得满头大汗,趴在“妈妈”后背上的赵晶晶已经泪流满面。

“我觉得她(赵景慧)对我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亲。”回忆往昔,赵晶晶说话有些哽咽。

有时候,赵晶晶喊赵景慧“老娘”。如今,赵晶晶大学毕业回归,赵景慧的口头禅也从“好好学习”升级为“找个朋友”。

每当问起有没有朋友时,赵晶晶就会说:“老娘哎,您别说了好不好?”一个撒娇,换得两人哈哈大笑。

【未来】

守护命运相同的弟弟妹妹

赵晶晶是个开朗的姑娘,喜欢音乐,喜欢笑。

在儿童村的时候,她学会了扬琴。后来,为了继续培养赵晶晶的音乐能力,福利院挤出资金买乐器、请老师,让她继续学习扬琴和声乐。

在长期的培养教育下,赵晶晶获得了“桃李杯”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选拔活动河南赛区扬琴项目青年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从此,她被众人称为“扬琴女孩”。

赵晶晶在黄河科技学院上学时,学的是音乐表演。手拿教师资格证,有着优异成绩和众多获奖、演出经历的赵晶晶,本可以找一个工作相对轻松、工资相对较高的单位。朋友也给她推荐了一个音乐代课老师的工作,薪酬是现在做特教老师的几倍。

据了解,赵晶晶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关改鸽说,以晶晶的专业来讲,她在外面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福利院的特教老师是比较难招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多老师比较难适应。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就在前一段时日,4个特教老师已经走了1个。

说起当时回福利院的决定,赵晶晶说:“20年前福利院收养了我,20年后我学有所成理应报答。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地帮助院内的弟弟、妹妹。”

6月12日早上9点多,赵晶晶踏上前往上海的G1812次列车。在华东师范大学,她将接受为期半个月的“特教培训”,千里之外,赵晶晶将与各地福利院的同行交流,学习新的特教技能与知识。

【记者手记】

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晶晶再次回到福利院的背后,是对家的渴望、对家人的担当。不忘恩情,是一种真性情。不过,也有人担心,面对寥寥的工资,一个人的真性情能坚持多久,也许,这需要社会与政府加大对特教老师的关注。

即使将来晶晶因为生活压力离开,我们也希望人们能尊重她的选择,毕竟,她曾经那么温暖地付出过。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