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河南6位各有绝活
中原网讯(记者 张竞昳) 日前,中国工程院公布了521名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河南6人候选,分别为郑州大学王复明、河南工业大学卞科、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和田克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张永生,均是我省各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据了解,这是工程院院士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往年的“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渠道已不再出现,处级以上干部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回归学术 官员不能再当院士
今年院士增选与历次院士增选最大的不同是,候选人只能在院士提名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中选择一种提名渠道,往年的“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渠道已不再出现,标志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以及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再无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权力。增选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院士制度指明了方向。为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中国工程院去年对章程进行了修订。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本次增选是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相比往年,今年院士增选在渠道、年龄、程序上有一定变化。此次院士候选人统一由院士和中科协推荐,全国学会可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省级科协可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我省目前有19位专职院士
据悉,目前我省共有19位专职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这19位院士中,有不少是中央驻豫单位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王家耀、许其凤、邬江兴、高俊等。河南的本土院士很少,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是河南培养的第一位本土院士,2003年当选。申长雨、张改平也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本土院士。201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认识一下我省候选的6名学者
王复明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被誉为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专治高速公路裂缝顽疾。
卞科
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粮食储藏与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卞科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国家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国家储粮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4年,他主持的两项新技术在国内20多家大型仓储企业和40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粮食储存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节电节能15%以上,小麦加工企业单位产能提高20%以上,产品出率提高3%以上,大幅提高了小麦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康相涛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被誉为“为固始鸡插上翅膀”的科技专家。康相涛致力于鸡品种改良,培育出了固始鸡蛋用、肉用配套系以及矮小型绿壳蛋鸡等8个新品系,已在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和贵州等省市推广转化,为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田克恭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学,长期工作在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一线。
田克恭现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他主编了我国首部实验动物病毒学专著《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填补了兽医学科无系统介绍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专著的空白;他在国际上第一个揭示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并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活疫苗和诊断试剂,解决了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个世界性难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当选“中原学者”。
张新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张新友带领团队培育花生新品种23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育成国际领先的“远杂9102”等种间杂交品种,建立了花生转基因技术体系并获得油酸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品系。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广花生新品种9500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有“花生医生”之称的张新友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花生研究,主持或参与选育花生新品种10个,其中利用远缘杂交及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远杂9102、远杂9307,是中国第一个直接利用花生野生种选育的品种。“远杂9102”等远缘杂交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张永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遥感技术。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