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效果不明显

23.09.2015  11:16

  8月26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那么,降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效果如何?除了降息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还有什么办法?

  对此,新京报记者就该问题分别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宗良:降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效果不明显

  新京报: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降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效果如何?

  徐洪才:降息其实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改善,但是会影响到预期。企业预期利率下降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宗良:只能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息实际上是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来源渠道比较多,相对而言,企业能获取的融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讲总体上是有好处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光靠降息,很难一下子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新京报:为什么降息对改善企业融资成本效果不是那么明显?

  徐洪才:短期利率调整,最终会传导到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这两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但降息不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利率,需要有一个传导机制。从短期到长期利率传导的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是那么很通畅。

  其次,目前大家所讲的融资利率过高是指实际利率,不是指名义利率。而央行降低的是名义利率。目前名义利率是5%,8月份的PPI是-5.9%,那么,实际融资利率为11%。这个实际融资利率对于工业企业、生产企业来说太高了,超过了企业投资的回报率。

  PPI负增长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调整产业结构,货币政策有点勉为其难。

  宗良:因为我国的PPI一直是负值,8月份PPI为-5.9%,这种背景下,企业实际的利率成本仍然不是很低,所以降息解决了一部分融资成本的问题,但是实际资金成本还是比较高。

  此外,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融资难,一是融资贵。降息只是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但是对有些中小企业来讲,可能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获得资金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信誉、财务、抵押品等各方面的状况不是很理想,获取的渠道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是简单的成本高低的问题,如果中小企业能获取融资,成本略高一点,应该还是有效的。

  徐洪才: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新京报:那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跟银行信贷评估体系有一定的关系?

  宗良:在银行授信中,抵押品、担保等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在这些方面处于弱势,所以它们获取资金存在一定的难度。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在这过程中,银行也要逐步优化评估标准,减弱对抵押或是担保,尤其是地产房产抵押的依赖,让一些新型的抵押或担保在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中小企业更能符合授信的标准。

  徐洪才:银行要审慎管理风险,面对的融资对象风险那么大,银行贷款给中小微企业利率必然很高。如果利率很低,反而是一个金融扭曲的结构,不正常。硬要让银行贷款的话,银行坏账会越来越多。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银行收紧信贷企业不是死得更快吗?但是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必然会这么考虑。这是顺周期行为,但是这样做就是恶性循环。所以政府要逆向调控,拿出一点钱来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新京报:除了降息外,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多次专门讨论融资成本问题,但市场感觉成效并不明显。你认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有什么办法?

  徐洪才: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企业的融资服务,仅仅靠银行是不够的,要发展一批VC、PE机构,还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那些能够承担风险,也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承担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的风险。

  另外一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比较低,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治理结构,让其行为规范一点。

  宗良:长期看,需要市场稳定,融资渠道多元化。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给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有所提高。此外,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渠道,同时,也会加大对中小企业授信、融资等竞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