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降准预期 周小川称不会大规模刺激

12.05.2014  14:17

    近日,央行发布《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的表述,被部分市场人士看作是央行降准的暗示。

  对于市场有关全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的预期,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10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短期数据出来不一定说明问题,央行一直在流动性方面进行微调,目前国务院强调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

  对此,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降准的预期在上升,但时机还不成熟,降准是为了释放流动性,但目前流动性并不紧张,调整贷存比更能释放信贷资源。

   大规模降准可能性不大

  5月6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然而,该报告却被解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号。

  一边,是中信证券预判,定向降准转为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表示,降准确有必要,且势在必行;另一边,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则认为货币政策中性立场未变,全面降准时机尚未到来。

  针对市场有关降准的猜测,周小川5月10日表示,短期数据出来不一定说明问题,央行一直在流动性方面进行微调,目前国务院强调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

  周小川指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还是要更准确一些,现在虽有些变化,但得出结论要慎重,短期的数据出来不一定说明问题。央行主要进行逆周期调节,如果发现周期变化,央行会进行逆周期调节,绝大多数是微调,这种微调始终都是在做,不管你看没看见,央行都在做。”

  他指出,微调的调节,一些是宏观审慎当中的工具,一些是进行流动性方面的调节,在强度增大的时候才需要典型的货币政策数量型、政策性工具,让调节力度迈上一个台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务院明确强调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轻易采取所谓“大规模刺激”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5月12日也指出,存款准备金已经不是一个信号工具,事实上已成为央行对冲巨额外汇储备的一种工具了。考虑央行要不要调整存款准备金,应该看外汇占款的多和少。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博也对记者表示,大规模降准的可能性不大:存款准备金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了进行良好的对冲,在外汇占款还是持续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降准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连续两个月以上外汇占款下降才有降准的必要。此外,现在央行是采取一些通过短期性流动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等进行货币调节,在此情况下,无必要大规模调降存准。

   吹风同业、理财业务规范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风险也随之暴露出来。

  “我国的金融市场主体行突出表现为各类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以及实体经济自身运行上。具体体现在,一是资金的价格信号反应极其迟钝;二是全社会都热衷于办金融;三是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本来要发挥司库职能,但也开始更多的追逐利润,以利润为中心;四是现在的金融创新,有些是逃避监管,一味地讲究创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当作简单的创新,而这对社会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正向贡献。”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上述论坛上指出。

  刘士余认为,要下决心整顿金融的同业业务和各类的理财业务,否则,极易把投资者,包括社会公众引导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长期回报,这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

  吴晓灵也指出,银行同业业务扭曲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监管部门对银行存贷比、贷款总量的限制要求下,银行的利润冲动和扩张冲动导致资金寻找出口,从表内绕到了表外,进而使同业业务超出了银行流动性拆借的本质,成了绕过存贷比的工具。而现在改进的办法,是将同业存款回归原来的本意,其本来是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里寄存的头寸,目前却成了吸收存款的工具。个人建议,非银行机构存款应视同一般存款对待,纳入一般存款管理,征收存款准备金金。

  吴晓灵认为,“比如3个月以下的银行头寸拆借可以不征收,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在银行的同业存款,应该征收存款准备金率、纳入存贷比考核”。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改变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的计算方法,用经济手段来让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不能够轻易的实现,这样对同业存款的扭曲会有一个比较市场化的处理方式。

  刘东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业和理财业务创造了大量表外信贷,加剧债务扩张,风险不透明并使风险向银行集中,且造成资金面波动加大,有必要规范整顿,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表外业务对实体经济获得资金和稳定经济增长是必要补充。

  刘士余还表示,余额宝不是金融创新,只是简单地把存款搬到互联网,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什么贡献,对实体经济也没有什么贡献。

  “余额宝更应该叫金融互联网化,而不是互联网金融,具体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其实并没有定论,各种‘宝’让零售投资者获得好处,推进了零售端的利率市场化,但对实体经济没什么作用,实际上还推高了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刘东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