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前并购胃口大开
经济参考报
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并购似乎在昭示,阿里巴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在很多市场人士眼中,这不过是善讲资本故事的马云惯用的老套路——编织一个又一个令人心动的商业概念,以便吹大阿里巴巴IPO的估值。
在IPO的关键时点,阿里巴巴连续一掷千金的大手笔,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测三缄其口,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期望中的高估值,阿里巴巴还在盘算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市后,一旦在经营上和投资者发生分歧,如何有效地说服投资者,以保持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阿里巴巴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抓紧上市前的最后时间进行收购,这样就能在上市后避免“支付宝事件”重演。
接力跑式发展
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就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对于大规模的并购逻辑,阿里巴巴总是轻描淡写地解释为“公司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外界满意。
事实上,只要了解马云所说的“接力跑”式发展,就不难理解阿里巴巴大规模并购的内在逻辑。马云曾在多个场合对“接力跑”做过阐述。他认为,一家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就需要不断地发现新的市场需求,从事新的业务,以新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支撑,只有这样,一家公司才能始终确保长久的发展动力。
在此前的内部交流中,马云曾明确地表示过,B2C业务是阿里巴巴接力跑的第一棒,第二棒是淘宝和支付宝,第三棒是大数据,第四棒则可能是未来的金融、物流等业务。在马云看来,即便阿里巴巴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的业绩,但从长远看,仍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业务。
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并购看,都在遵循着这一逻辑。在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方面,阿里巴巴先后投资了微博、陌陌、丁丁,马云自己也拼命力推来往,其目的毫无疑问是为了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趋势;投资菜鸟网络、收购高德地图、入股海尔、银泰,拓展传统电子商务,进而完成O2O布局;收购恒生电子、入主天弘基金无疑是在巩固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优势;投资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声盟、华数传媒、文化中国、优酷土豆、恒大足球则是看准了泛文化产业的巨大前景。
对于在社交、O2O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入,外界并不难理解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但对其泛文化产业的并购行为,仍有很多人对阿里巴巴的动机感到不解。事实上,马云对“接力跑”的阐述,就是对阿里巴巴在这一领域加速并购的最高注解。
其实,马云早已通过内部邮件表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投资重点将会是文化和健康产业。而从目前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看,足以吸引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众多巨头。以文化产业中的电影行业为例,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4-2018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到2018年,中国票房收入预计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59亿美元,涨幅达88%。同样的,在健康领域,根据多家机构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可以预见的是,为了进入这一潜在市场,阿里巴巴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并购同样会让人目不暇接。
避免重演“支付宝事件”
除了为未来的发展早作打算,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加速“圈地”或许还有更加现实的考虑。
目前市场对阿里巴巴IPO抱有极大的热情,唯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对2011年“支付宝事件”的担忧。一位外资投行人士曾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对阿里巴巴IPO充满热情,给出的估值也从最初的1500亿美元一路飙升至2500亿美元,但“支付宝事件”的负面影响让阿里巴巴仍无法回避。虽然不可能对阿里巴巴IPO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但中小投资者以及服务中小投资者的各类机构,在美国市场有不小的影响力,“如果无法使这些人买账,可能会影响阿里巴巴上市”。
“支付宝事件”是指2011年6月马云在未与雅虎等股东沟通的前提下,以确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为名,将支付宝股权从阿里巴巴转入另一家由马云控股的公司。“支付宝事件”后,支付宝从股权上看,已不再属于阿里巴巴。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高估值上市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会让阿里巴巴不安的是,如果上市后和股东在经营上发生分歧,按照美国的市场规则,阿里巴巴将很难按照马云或管理层的意愿行事。
“今天你可以用业绩来打动美国投资者,但明天你告诉他们你买了一家足球队,投资者就会质疑你,你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买球队做什么。”上述外资投行人士表示,多数的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并不熟悉,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逻辑同样不理解,如果没有“中国的亚马逊”或“中国的Facebook”这样的简单描述,一家中国企业很难得到美国投资者的完全信任。即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明星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面对美国投资者的短期获利要求,同样很难让他们满意。
“阿里巴巴和恒大的合作是很短时间就敲定的,这在上市后肯定行不通。至少要按照美国的市场法规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但这肯定会让阿里巴巴的效率大打折扣。”上述人士补充。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上市后阿里巴巴进行大规模的、和现有业务无紧密关联的并购,将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毕竟,对美国投资者而言,阿里巴巴是一家类似“亚马逊”的电子商务公司,基于这样的判断,投资者会认为自己的投资将理所应当地用于相应的电子商务业务上,转作他用将很难被允许。
对于上述分析,《经济参考报》记者曾联系阿里巴巴,询问其意见,但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对上市事宜不予置评。虽然上述分析并未得到阿里巴巴的回应,但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从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并购的资产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泛文化产业,和现有的电商业务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如果在上市后进行相关并购,很有可能遭到投资者的质疑。如果和投资者在经营上出现分歧,则很有可能影响到阿里巴巴的并购进度,这势必会影响阿里巴巴“接力跑”的应有节奏。因此,在上市前尽可能地完成既定的并购战略,在上市后就能避免和投资者产生冲突,避免“支付宝事件”再次上演。
其实,“支付宝事件”的根本原因同样是阿里巴巴的管理层和股东在公司经营上出现了分歧。阿里巴巴的主要股东曾一度想卖掉亏损中的支付宝,幸亏有马云的坚持,才成就了支付宝的今天。为了避免和股东再度发生冲突,确保在经营中管理层对公司的正确领导,阿里巴巴无奈采用了备受争议的“合伙人制”。尽管合伙人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但却可能会对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造成潜在损害。为此,香港市场就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由,关上了阿里巴巴赴港上市的大门。
《商业周刊》专栏作家凯·阿德金斯也撰文表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无法保证美国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一旦被侵犯,可以维权的途径将非常有限。”他认为,阿里巴巴只有约10%的股权被包括马云在内的管理层持有,而软银和雅虎却分别持有36%和24%的股权。这意味着合伙人制主要是为了保障马云等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权。阿德金斯还指出,马云“犯有前科”,在2011年以低价将支付宝进行私有,使雅虎和软银等股东非常愤怒,好在大股东有强大的法律支持,最后得到了补偿,“但中小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上市后一定会因为公司的经营问题和投资者发生摩擦,因此上市前的大规模并购,不但可以推动并购战略快速实施,也会省去和投资者进行沟通的精力。但这也反映出阿里巴巴面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复杂心态,以及试图说服投资者时的不自信——毕竟作为一家即将登陆美国市场的企业,阿里巴巴早就应该学会如何和投资者打交道。
吹大估值?
不管初衷如何,阿里巴巴连续的并购,或多或少地都会提高公司的IPO估值。
日前,Sanford Bernstein等市场机构给阿里巴巴的估值高达2500亿美元,比此前的市场平均估值1680亿美元大幅攀升;Sanford Bernstein还称先前对于阿里巴巴的估值太过保守,“阿里巴巴2013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将超过分析师预期,其业绩将印证了市场观点,该公司拥有极高价值的资产”。
尽管阿里巴巴目前还未公布IPO计划融资金额,但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将可能出售其约12%(IPO摊薄后)的股份。基于此前分析师对其168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阿里巴巴IPO募集的资金总额在20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如以市场估值上市,将超过Facebook在2012年上市时的160亿美元融资,创造科技公司IPO融资的新纪录。
美国投资网站MarketWatch.com分析认为,市场对阿里巴巴估值的不断提升,反映出市场目前对阿里巴巴IPO抱有巨大热情。这将促使阿里巴巴加速其IPO进程,以便实现高估值上市,并获得更多募资。从近期阿里巴巴连续不停的并购动作看,市场对其估值还将进一步攀升。
另有市场分析称,阿里巴巴近期的一些收购行为,将很“现实”地填充公司。这部分并购资产大部分是上市公司或是即将上市公司,阿里巴巴所持股权有价格与之对应。仅上市公司的并购花费就包括:优酷土豆的6亿美元,微博的7亿美元,文化中国的10亿美元,高德的14亿美元,合计为3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优酷土豆、文化中国、高德三家公司的收购均是今年完成。这三笔交易会让阿里巴巴看上去体积更大。
MarketWatch.com还有分析表示,此前有市场消息认为阿里巴巴将会在8月8日登陆美国市场,但相信阿里巴巴最终的上市日期将取决于其并购战略的进展。在上市前阿里巴巴应该还会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来完成其业务方面的布局。这势必会让市场对阿里巴巴的前景浮想联翩,会让投资者给出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