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不安全进口食品“进口”

14.02.2015  17:38

  记者付子昂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及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从线下到线上,越来越多的洋食品以高品质的姿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商机”,干起了走私进口食品的勾当,这不仅使国家大量税费流失,搅乱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走私食品埋隐患

  这些年,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大增,食品进口量也明显增多,走私食品事件也屡次发生。以走私肉类冻品为例,近年来,海南进口的冻肉多是从广东的水路、广西的中越边境走私进来的。2014年8月,海南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省打私办联合海口公安、海口海关缉私部门,在海口查封查扣约56吨涉嫌走私肉类冻品,同时在琼海、定安、文昌、澄迈对各自辖区内的冷库开展拉网式排查,又成功查封查扣一批涉嫌走私进口的肉类冻品。在不到一周时间,海南省查封查扣的涉嫌走私肉类冻品总量达130吨左右。

  海南省食品药品稽查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被查封查扣的涉嫌走私肉类冻品主要有鸡爪、鸡尖、牛肚、猪脚、秋刀鱼等,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越南、阿根廷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问题食品包装袋或印有日文,或印有英文及繁体字等。

  据相关人士介绍,由于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禁止进口的疫区国家,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验,也不能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海南岛内销售的进口冻肉有冷冻鸡全翅、鸡翅尖、鸡腿、猪心、猪肚、羊肉、羊腿等,仅鸡副类产品和猪副类产品每年就有2.3万吨的销量,约为940条大柜。这些走私的冻肉一般从广东、广西等地通过大货车等运输方式运至海南,然后分散储存在海口周边一些私人小型冷库里面,面向岛内农贸市场、食堂、茶餐厅、西餐厅、酒店等场所批发销售”。

  海南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相关人士说,在国外,鸡爪、鸡尖以及毛肚等被视为垃圾食品,特别是肉类冻品未经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把关,流入境内后将危害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别是像禽流感、猪瘟、疯牛病等瘟疫一旦传播进国内,其危害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走私这些食品除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外,还造成国家大量税费流失。据统计,走私冻肉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相应的关税和增值税。若按每年消费的2.3万吨进口冻肉货值计算,每年至少偷税9000万元。

  “围堵”不安全食品

  为了防止走私食品进入我国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各地加大监管力度,从各个方面严控围堵走私食品。

  “食品在进口前,国家质检总局会对出口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评估;食品在进口时,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会出具不合格证明。如果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会对进口不合格食品做销毁或退货等处理。”海南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如是道。以进口后监管为例,海南省明确要求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进口食品的卫生证书编号、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检验检疫机构对本辖区进口商的进口和销售记录进行日常检查和监管等。

  作为海南省销售进口食品的主要渠道——家乐福海南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家乐福中国公司会向出口商索取主要证照,包括卫检证书、原产地证书等。进口产品抵达中国在货物清关前,须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后,再报海关通关验放;在销售流通环节,由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家乐福品质监控部门也会不定期对产品质量及标签进行抽查。

  “所有与家乐福合作的供应商都有相关部门出具的资质证明,确保产品是从国外正规渠道进货,有国外厂商出具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我国政府所要求的证件,在清关时遵守国家制定的产品标准以及各项规定进行报关报检。”家乐福华南区公关部负责人说。

  与此相同,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要求所有进口冻肉产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冷链查验平台,受到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监控,然后检验检疫部门再从冷链查验平台中抽取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进入市场销售。

  深圳市从批发零售市场抓起,在龙岗地区打造亚洲最大的冷冻产品交易平台“海吉星”农贸市场。监管部门集中精力监控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问题,以保证能从源头监控各批发商的产品质量安全。

  据海南省食品药品稽查局相关人士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如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因此,相关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的食品,都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而且中文标签的内容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同时必须包含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等。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标签。

  相关链接

  购买进口食品要“三看”

  一看标识。说明书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标签的内容不仅应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二看“CIQ”标志。购买进口食品需注意查看所选购的进口商品上是否有“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CIQ”标志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样,背面注有9位数码流水号,该标志是辨别“洋食品”真伪的最重要手段。

  三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了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详细信息,是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如果食品经营者出示的食品卫生证书与货物不相符,建议慎重选购。